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的论语十则

《论语十则》原文

1.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

2.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(《学而》)

3.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(《为政》)

4.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(《为政》)

5.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(《为政》)

6.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(《里仁》)

7.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(《述而》)

8.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 (《泰伯》)

9.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(《子罕》)

10.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(《卫灵公》)

《论语十则》通假字

1、不亦说乎:“说”“悦”的古字,愉悦,高兴。

2、学而不思则罔:“罔”通“惘”,迷惑。

3、诲女知之乎 :“女 ”通:“汝”,你。

4、是知也:“知”通“智”,聪明,智慧。

《论语十则》词类活用

吾日三省吾身:日,每天,名词作状语;

温故而知新:故,旧知识,形容词作名词。新,新的知识,形容词作名词。

传不习乎:传,传授的知识,动词作名词。

学而时习之:时,名词作状语,可译为按时。

择其善者而从之:善,形容词活用作名词,指“优点长处”。

见贤思齐焉:贤,形容词活用作名词,可译为贤人。齐,形容词活用作动词,表示看齐。

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:后,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。

《论语十则》一词多义

1. 知:

(1)了解(人不知而不愠)。

(2)明白(诲女知之乎)。

(3)是知也(通“智”,智慧)。

2.而:

(1)转折连词(人不知而不愠)。

(2)顺承连词(温故而知新)。

(3)并列连词(任重而道远)。

《论语十则》古今异义

学而时习之:“时”:古义:按一定的时间,今义:时间。

“习”:古义:复习,今义:学习。

吾日三省吾身:“日”古义:每日,今义:一日。

“三”古义:泛指多数,虚数 今义:数词,三。

与朋友交而不信乎:“信”古义:真诚,诚实,今义:相信。

温故而知新:“故”古义:旧的知识,今义:过去的,老的(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)。

择其善者而从之:“善者”古义:优点,今义:善良的人。

“从”古义:跟从(学习),今义:跟从(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)。

可以为师矣:“可以”:古义:可以(凭借)把,今义:可能、许可。

是知也:“是”:古义:这,今义:表判断。

本文来自作者[易青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991.html

(15)
易青的头像易青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易青的头像
    易青 2025年09月28日

   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易青”

  • 易青
    易青 2025年09月28日

    本文概览:《论语十则》原文1.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(《学而》)2.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...

  • 易青
    用户092811 2025年09月28日

    文章不错《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文的论语十则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华瑞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