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肾病患者的意识中,往往存在着一些饮食禁区,常见的主要有三种:豆制品、辣椒、蛋黄。要么听医生说的,要么听病友说的,有的是想当然的认为,总之这三种食物会对肾病带来各种不良的影响。
其实,这三种食物对于患者来说都是可以吃的,只要不超量,就不会对肾脏造成影响。
既往的观念,有些是随着营养学和医学的发展而改变的,有的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 , 因为没有得到任何有力研究的证实。接下来,我就为大家一一解释:
1、豆制品
这里指的是大豆制品,大豆包括三种:黄豆、黑豆、青豆,以往认为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,而植物蛋白被认为是劣质蛋白,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,同时富含嘌呤,导致高尿酸血症,都会增加肾脏负担,影响肾功能。
但豆制品却是个例外,大豆蛋白是类似于动物蛋白的优质蛋白,其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人体氨基酸模式,摄入后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。大豆含嘌呤确实高,但经过加工后的嘌呤含量就大大降低了。
那么咱们肾友可以吃哪些豆制品呢?
鲜豆腐、豆浆、豆腐脑、鲜豆皮都是可以吃的,但豆沙、面筋、黄豆芽是不建议吃的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推荐:每天食用鲜豆腐约125克,肾病患者要求低蛋白饮食,每日1两没有任何问题。
2、辣椒
肾病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,在肾友心中这种观点已经根深蒂固了,人们对辣椒的恐惧,就好像吃了辣椒后就变成了罪人。
但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过那些管不住嘴的肾友,吃了辣椒后的反应。他们真的复发了吗?真的病情加重了吗?就算是病情出现波动了,就真的是辣椒的原因吗?没有同时存在其他加重因素吗?
我想抛出这个问题后,你的心里是不是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?
其实一直以来,人们都是从直观感觉上,从别人的口中听到,肾病不能吃辣椒,但一直都缺乏科学有力的证据。反而倒是有研究证实,吃辣椒对肾脏有保护作用。
一项来自意大利纳入了2.2万人的研究中,发现每周吃辣椒超过4次的人群,其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了34%。众所周知,导致肾脏病终末期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就是心血管疾病。
我国也曾有一项关于辣椒对血管影响的研究,该研究历时7年,得到的结论是:辣椒中的主要成分辣椒素可以抑制脂肪合成,防止肥胖,还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,降低血压。
以上是证实辣椒对人体好处的一些研究,但到目前却没有吃辣椒会增加肾病患者病情恶化的研究。人们对辣椒的认知只存在于潜意识中。
但如果吃辣椒后易导致咽部不适、胃肠道不适的人尽量不吃,辣椒的加工品:辣酱、辣椒油等不建议吃,因为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盐,另外辣椒含钾较高,对于肾功能不全或有高钾风险的患者要避免。
3、鸡蛋黄
鸡蛋中的氨基酸结构接近完美,仅次于母乳,是非常好的优质蛋白质来源。对于肾友来说,蛋清没有问题,提到蛋黄就难免纠结了。
因为在人们的脑海中,蛋黄富含胆固醇和磷,而胆固醇和磷摄入多了都会对肾脏产生不利影响。那么真的是这样吗?
同样,不能吃蛋黄也属于传统观念,在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中,这种观点正在被颠覆。
目前国内外营养学一致认为:蛋黄中的胆固醇对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影响并不大,因为蛋黄中主要含的是不饱和脂肪酸,而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与饱和脂肪酸和运动量关系更大。富含饱和脂肪酸多的是肉类。
蛋黄含磷确实较高,肾功能正常者每天一个整鸡蛋没有问题,肾功能不全者或高磷血症者,可以采取隔日弃黄的方法。
同时,蛋黄是补充卵磷脂最好的食物来源,而卵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,并具有降低血脂、胆固醇的效果。
通过今天的讲解,相信大家对以上三种食物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,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医学,才不会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。大家跟着我一起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!
饮食管理是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“管好嘴、迈开腿”同样适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。但如何吃得准确?以下误区需要正确认识。
误区一:肾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
对于“优质”蛋白应该怎么把握呢?重庆中肾医院肾内科主任李冰介绍,优质蛋白主要指的是动物蛋白,比如猪牛羊肉、鸡鸭鱼肉、鸡蛋、牛奶等,这些蛋白中,更为优质的是鸡鸭鱼肉、鸡蛋、牛奶,因为它们含脂肪量低,更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使用。
植物蛋白中,一些传统工艺处理过的蛋白也可以称为优质蛋白,比如豆腐。加工后的豆腐是适合肾病患者食用的,虽然适合但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,天天吃顿顿吃也不可取。
再选择豆制品时也需注意,因为豆制品种类很多,黄豆、黑豆、青豆及其豆制品是属于优质蛋白,而绿豆、红豆、豌豆、蚕豆、芸豆属于淀粉豆,营养价值等同于普通粮食,食用上一定要适量。
误区二:肾病患者只能吃素
有些肾病患者认为吃素才能更好的控制饮食,肉类、蛋类和奶类都不吃,实则不然。
蛋白质是人体必不可缺的物质,维持细胞活性和结构,维持机体营养和免疫力,过低的蛋白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、免疫力低下,机体过度消耗,体质差,反而不利于肾脏病的管理。
通常来讲,动物蛋白质富含无机盐、铁、维生素B12、维生素B1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,瘦肉、鸡蛋、牛奶(200毫升)都有相对固定的蛋白含量,比如1两瘦肉大约有7克蛋白,1两主食(米或者面食)的蛋白质大约有4克,根据自己的体重来估算每天各种摄入的食物总量,然后分到三餐。
误区三:尿蛋白越多越应该多补蛋白质
不少患者认为有尿蛋白,蛋白质的流失就会比较多,因为过度补充蛋白质。实际上,随着蛋白质摄入增多,尿蛋白漏出的量也增多,肾脏呈现高滤过状态,肾脏负担加重,肾功能减退加快,也就是说吃的蛋白质越多、漏的越快、肾损伤越严重。
李冰介绍,目前肾病患者推荐低蛋白饮食,即在保证足够热量的情况下,限制蛋白的摄入。同时,随着肾功能的逐渐下降,对蛋白质的摄入要求更加严格。肾脏是人体把控排泄的器官,时刻都在当身体的“清道夫”,把吃进去的东西,包括蛋白、糖、水分等通过机体代谢利用后的废物排出体外。其中,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尿素、肌酐、胍类等是最主要的废物,需要通过肾脏排泄。如果患有慢性肾脏病,还一味高蛋白饮食,废物产生和蓄积增加,会加重肾脏负担,进而令病情进展加速。
“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患者,需要考虑摄入优质的低蛋白食物。过低的蛋白摄入会导致体质变差,所以优质的低蛋白食物很重要,可以让患者摄入比正常人少的蛋白,同时也最大程度避免体质下降。”(重庆中肾医院 供稿)
(注: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,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,仅供参考。)
本文来自作者[醉秋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6077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醉秋”
本文概览:在肾病患者的意识中,往往存在着一些饮食禁区,常见的主要有三种:豆制品、辣椒、蛋黄。要么听医生说的,要么听病友说的,有的是想当然的认为,总之这三种食物会对肾病带来各种不良的...
文章不错《肾病能吃豆腐和豆制品吗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