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诗宋词的故事

李凝幽居 唐·贾岛

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
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
有一次,贾岛骑驴闯了官道。他正琢磨着一句诗,名叫《题李凝幽居》,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,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“鸟宿池边树,僧推月下门”的“推”应换成“敲”。可他又觉着“敲”也有点不太合适,不如“推”好。不知是“敲”还是“推”好。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。不知不觉地,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(唐宋八大家之一)的仪仗队里。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。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,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“推”好,还是用“"敲”好的事说了一遍。韩愈听了,对贾岛说:“我看还是用‘敲’好,即使是在夜深人静,拜访友人,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!而且一个‘敲’字,使夜静更深之时,多了几分声响。再说,读起来也响亮些”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。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,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。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,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,反复琢磨,反复斟酌。

有关古诗的来历或故事

美艳女冠李冶(一)

 李冶(?—公元784年),字季兰,中唐初期浙江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,女道士,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。

 与许多诗人一样,季兰也属于“弱龄早慧”那一类。据《唐诗纪事》记载,她五六岁时已能出口成诗,尝作《咏蔷薇》诗云: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。”“架”与“嫁”谐音,其父因此预言她“必为失行妇”。这种所谓“诗谶”的故事虽有后人编造之嫌,但季兰的人生道路确实不平坦,她也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风流女冠。在唐代,女子入道之风颇盛,而那些“洗妆拭面着冠破,白咽红颊长眉青”的女冠们,往往以修道为名,过着无拘无束的浪漫生活,其宕逸纵情者几入娟妓一流。季兰姿容秀美,神情脱俗,又善弹琴,工翰墨,尤以诗才敏捷名闻遐迩,故当时文士皆与之游,风流韵事自在所难免。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》曾记载过这么一件逸事:

 (季兰)尝与诸贤集乌程开元寺,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,乃消之日:“山气日夕佳。”长卿对日:“众鸟欣有托。”举座大笑,论者两美之。

 “阴重之疾”指病气,对这种男性疾患,一般女子是讳言的,更不会用以取笑别人。季兰却公然以此为话题与长卿调笑,而长卿居然也报以同样的调笑语,其谑浪狂荡、其与长卿等不同寻常的关系于此可见。然而,他们毕竟不同于里巷粗俗之辈,即使戏谑调笑,打情骂俏,也照样引经据典,掉文吟诗。这两句就是用的陶渊明《饮酒诗二十首》(之五)和《读山海经诗十三首》(之一)中的成句,双方都用得十分含蓄巧妙,确实称得上“雅谑”,也确实显示出两人不凡的才情,所以会赢得“举座大笑,论者两美之”。

 李冶为女冠,生性风流,善作雅谑,善弹琴,尤工格律。与当时诗坛名宿刘长卿、陆羽(鸿渐)、释皎然均有密切来往。还与朱放、韩揆、阎伯钧、萧叔子等名士情意绵绵。一时成为社交名花。晚年被召入宫中,至公元784年,因曾上诗叛将朱沚,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。一代名媛竟落得如此惨烈下场,哀哉。

 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,多酬赠谴怀之作。李季兰的诗才应该是唐朝女诗人中的。她有一首诗把夫妻关系一语道破:“至近至远东西,至深至浅清溪。至高至明日月,至亲至疏夫妻。”还有一首《相思》,赋尽天下相思苦:“人道海水深,不抵相思半,海水尚有涯,相思渺无畔。携琴上高楼,楼虚月华满,弹着相思曲,弦肠一时断。”

 宋人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《李季兰集》一卷,今已失传,仅存诗十六首。刘长卿对李冶的诗极其赞赏,称她为“女中诗豪”。高仲武评论说:“士有百行,女唯四德。季兰则不然。形器既雌,诗意亦荡。自鲍照以下,罕有其伦。”又说她“上方班姬(婕妤)则不足,下比韩英(兰英)则有余。不以迟暮,亦一俊妪。”

风流女校书薛涛(二)

 唐代女诗人留下趣闻轶事最多的是薛涛,留下遗迹最多的也是薛涛。

 薛涛身世史书记述零碎简略,大致可得以下简单结论:薛涛,字洪度(又作宏度),长安(今西安)人,父薛郧,中唐女冠诗人,和李冶、鱼玄机为女冠三杰。作为女冠诗人杰出代表,薛涛善歌舞,工诗词,曾创深红小笺写诗,人称“薛涛笺”。薛涛的生卒年,学界多有争议,多数看法是,其生于大历五年(公元770),卒于大和六年(832),享年63岁。

 史载:薛涛姿容美艳,生性敏慧,八岁能诗,洞晓音律,多才艺。幼时随父亲薛郧定居成都,稍长,有艳名,父殁后,飘零动荡,十六岁时,韦皋镇蜀,呼之赋诗侑酒,遂入乐籍。其后袁滋、刘稹、高崇文、武元衡、李夷简、王播、段文昌、杜元颖、郭钊、李德裕相继镇蜀,她都以歌伎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。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,虽格于旧例,未能实现,但人们往往称之为“女校书”。这就是后世称歌伎为“校书”的由来。后脱乐籍,终身未嫁,定居浣花溪,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,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余生。薛涛事迹见《唐诗纪事》、《唐才子传》诸书。

 薛涛和当时诗人元稹、白居易、张籍、王建、刘禹锡、杜牧、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。即此一张名单,就可以知道薛涛在当时文坛的分量了。王建有《寄蜀中薛涛校书》诗云:“万里桥边女校书,枇杷花里闭门居。扫眉才子知多少,管领春风总不如。”评价是极高的。居浣花溪上,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,用以写诗。后人仿制,称为“薛涛笺”。

 薛涛的诗,以清丽见长,如世所传诵的《送友人》、《题竹郎庙》等篇。同时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。在古代女诗人中实属罕见。她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,有《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》诗,其第一首说:“闻说边城苦,而今到始知。羞将门下曲,唱与陇头儿。”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。明代学者诗人杨慎说这首诗“有讽谕而不露,得诗人之妙”(《升庵诗话》)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也认为她的《筹边楼》“托意深远”,“非寻常裙屐所及”。薛涛著有有《锦江集》5卷,今佚。《全唐诗》录存其诗1卷。近人张蓬舟有《薛涛诗笺》。

 薛涛工书法,无女子气,其行书妙处,颇得王羲之神韵,为时人推重,可惜无有流传。论才情人品,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当数第一。蜀人把薛涛与卓文君、花蕊夫人、黄娥称为“蜀中四大才女”。

  艳帜高张鱼玄机(三)

 近人刘肇隅在《鱼玄机集》题记中说,他见到的一部待贾的宋本《鱼玄机集》,集后有多达21家学人的题咏,“售者坚持千金不易之说,不可问价。”今人或许会惊讶——宋本《鱼玄机集》何以竟值千金?这便先要从鱼玄机的身世说起。元人辛文房所著《唐才子传·鱼玄机传》说:“时京师诸宫宇女郎惟以吟咏自遣。玄机杰出,多见酬酢云。”这说明京中女道士都善于作诗,鱼玄机则属这一群体中的揭旗之人。鱼玄机也许是唐代留下诗作最多的女诗人,《全唐诗》现存有五十首之多。

 鱼玄机字幼微,一字蕙兰,生卒年不详,有人考证她生于唐会昌四年(844)出生于鄠杜,长安(今西安)人。唐人皇甫枚《三水小牍》载:“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,字幼微,长安里家女也。”由于大唐帝国是一个诗歌的帝国,可谓人人会吟诗,做诗,所以这位平民家的少女,也便做起了诗人梦。《三水小牍》说她“色既倾国,思乃入神,喜读书属文,尤致意于一吟一咏。”鱼玄机的诗篇时有警句,屡见新奇。她写女子心态的一些诗作,大胆直率,泼辣生动,足以令“凡夫俗子”动心,“正人君子”瞠目。其事迹不见正史,资料散见于元代辛文房《唐才子传》、晚唐皇甫枚《三水小牍》、宋代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诸书。

 从上述各种记述及鱼玄机留下的诗篇来看,鱼玄机幼时受过良好教育,但是门第不高。大约十岁时就认识了诗人温庭筠,并长期保持了往来,诗歌酬答。据《唐才子传·鱼玄机传》及《全唐诗》卷八百四等介绍,鱼幼薇大约在15岁时经温庭筠撮合嫁给补阙(为谏官)李亿为妾,情爱甚笃,曾随李亿到山西晋水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)一带过了一段自由而平静的生活。后“夫人妒,不能容”,李亿对她也“爱衰”,咸通二年(861)年秋,十七岁的鱼幼薇决定东游寻亲,寻亲不遇,幼微入道,第二年回到长安,靠着朋友接济度日。咸通七年(866)二十二岁的鱼幼薇正式在长安咸宜观出家,改名鱼玄机。鱼玄机对李亿虽有怨情,但还是一往情深。在她的诗作中,寄赠李亿的作品较多。其中有一首题做《情书寄李子安》的诗,反映出她与李亿的两情相依:

 饮冰食蘖志无功,晋水壶关在梦中。

 秦镜欲分愁堕鹊,舜琴将弄怨飞鸿。

 井边桐叶鸣秋雨,窗下银灯暗晓风。

 书信茫茫何处问,持竿尽日碧江空。

 是诗写鱼玄机与李亿同游山西壶关(今山西长治东南)、晋水一带的美好时光,别梦依稀,历历在目。李亿辞官回京,鱼玄机对之痴情不改,多有往来。咸通九年(868)鱼玄机二十四岁,因嫉妒女婢绿翘与李亿有染,杖杀之,被捕入狱,作《狱中作》。京兆温璋判其死刑,后经温庭筠等多方奔走,获救出狱后,改名虞有贤或鱼又玄。所以有人以为鱼玄机已经被杀,但是,此后还有诗作出现,可见未死。此后的事迹不显。

 鱼玄机“尤工韵调,情致繁缛”(《唐才子传·鱼玄机传》)。她为女道士,把自己失落的情怀坦然宣泄于歌咏。鱼玄机的诗多是朋友酬答诗,她的朋友多为风流名士,除了一生好友温庭筠,名义上的丈夫李亿之外,还有诗人李益等。咸宜观一时成了风流雅集地,唐代的女冠本来就和歌伎没有本质区别。做了女道士的鱼玄机在长安真是艳帜高张。

 鱼玄机最出名的诗句就是“易求无价宝,难得有情郎”,一如她的为人,率真、泼辣,脱落形骸。她与薛涛、刘采春、李冶被好事者称为“唐代四大女诗人”。著有《鱼玄机诗一卷》。

 

诗人写诗时的故事

材料一:

秦朝末年,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。经过连年的征战,刘邦后来居上,战胜了项羽,赢得了天下。可是没几天,淮南王英布造反,军势极盛,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。在得胜回朝途中,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,和昔日的朋友、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。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,想起天下的安危,刘邦伤感的唱道:

大风起兮云飞扬,

威加海内兮归故乡。
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

"风起云飞"喻天下大乱,有时也指触景伤情。

(出自《汉书o高帝纪》)

材料二:

龚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龚自珍的年代,清朝开始急速衰败,贫富两极分化,社会问题丛生,危机四伏。龚自珍主张移民屯垦新疆,以发展西部经济、巩固边防(《西域置行省议》);给林则徐写信,希望禁绝鸦片。道光十九年,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夕,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,龚自珍不得不弃官离京南行。

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,但见街上人山人海,热闹非凡:人们抬着玉皇、风神、雷神在虔诚的祭拜。这时,有人认出了龚自珍。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,龚自珍挥笔写道:"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暗究可哀;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"(大意: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,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。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,不要拘泥于常规,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。) "不拘一格"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。

(出自《己亥杂诗》)

材料三:

经过长期的励精图治和一大批良臣贤相如姚崇、宋景等的辅佐,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30年之久的开元盛世--天下太平,百姓乐业,八方来朝。但是进入天宝年间以后,唐玄宗开始安于享乐,不理朝政,重用奸臣如李林甫、杨国忠等,同时由于好大喜功,一意热衷于开疆拓土、穷兵黩武的政策,唐朝在边地设置节度使,屯戍重兵。后来节度使和边地驻军不断增加。至天宝元年,节度使已增至10个,兵力增至49万,庞大的兵力消耗着国家大量的财力和物力,社会上隐伏着不安。

杜甫见到"尘埃不见咸阳桥"的新兵开赴前线,父母妻子"牵衣顿足拦道哭",深深的为国家的命运担忧,他写道:

挽弓当挽强,用箭当用长;

射人先射马,擒贼先擒王。

杀人亦有限,列国自有疆。

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?

然而因为人微言轻,没有人听他的。几年后"安史之乱"爆发,唐王朝几近崩溃,唐朝从此走向衰败。

"擒贼先擒王"比喻做事首先要抓住关键。

(出自《前出塞》之六)

材料四:

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,在赤壁利用火攻,击败了强大的曹操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。六百多年后,唐朝的杜牧,漫步在这个古战场,已经丝毫感觉不到当年大战来临的紧张。诗人感叹时光弄人,写下了这首《赤壁》:

折戟沉沙铁未销,

自将磨洗认前朝。

东风不与周郎便,

铜雀春深销二乔。

"折戟沉沙"形容失败惨重。

(出自杜牧《赤壁》)

材料五:

陆游(公元1125-1210),南宋爱国诗人。由于坚持主张抗金,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。公元1166年,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。报国无路,带着满腔的悲愤,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(今浙江绍兴)。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,常常伴着青灯,独坐到深夜。

第二年的四月,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,准备迎接春社(祭祀土地神的日子),一片欢乐的气氛。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。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。走着走着,山路渐渐盘旋起来。又走了一个多时辰,人烟渐渐稀少。当他登上一处斜坡,放眼望去,前面山重水复,路断人绝,好像无法再前进了。陆游兴致正浓,不肯回头,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,转过山角,突然前面不远处,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,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(柳暗花明),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。陆游很高兴,走进这个小村庄,衣着简单、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。

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,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。写下了《游山西村》:

莫笑农家腊酒浑,

丰年留客足鸡豚。

山重水复疑无路,

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箫鼓追随春社近,

衣冠简朴古风存。

从今若许闲乘月,

拄杖无时夜叩门。

"柳暗花明"指僵持不下的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。

(出自陆游诗《游山西村》)

材料六:

刘禹锡(772-842)是中唐诗人。由于受王叔文"永贞革新"的牵连,公元805年,他被贬往郎州(湖南常州)任司马。九年后,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。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,开得很好看,就和朋友去观赏,并写了首《游玄都观》的诗:"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"因为这首诗,他又被贬到播州(贵州遵义)当刺史,后改为连州(广东连县)刺史,又调任夔(音魁)州(四川奉节)、和州(安徽和县),后被解职。十四年后,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。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:千颗桃花荡然无存,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。

诗人很感慨,又写了首《再游玄都观》:"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种桃道士归何处?前度刘郎今又来!"

"前度刘郎"是说人去人又来。

材料七:

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。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,乾康前去拜会。门人说:"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,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。"乾康说道:

隔岸红尘忙似火,当轩青嶂冷如冰。

烹茶童子休相问,报道门前是衲僧。

全诗大意:

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,

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。

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,

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。

齐己听了大喜,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。

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"隔岸观火",隔着河看别人忙碌,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,在一旁看热闹。完全是另外的意思。

(出自清o孙涛《全唐诗话续编》)

材料八:

陆游生在积弱积贫的南宋,一生志在恢复中原。但由于当时主和派势力很大,陆游受到排挤。他三十岁时,在礼部考试中被除名,四十二岁被免官。四十六岁时,陆游入蜀出任夔州(今四川奉节)通判,一年后,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,入幕办理军务,这让陆游很兴奋,因为四川宣抚使驻南郑(今陕西汉中),是抗金的前线;王炎是抗战派的领袖。陆游积极投身军旅生活,放马走遍南郑前线,为北伐献计献策。但几个月后王炎被召回,幕府被解散,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了个参议官的闲置,这对于做梦都是"兵戈铁马"的陆游来说实在难以忍受,他在《客愁》诗中写道:

骑马出门无所诣,端居正尔客愁侵。

苍颜白发入衰境,黄卷青灯空苦心。

大意:

骑马出门却不知道该去哪里,

回来坐在屋里乡愁渐渐涌起。

面貌憔悴头发花白体力衰退,

只有黄卷青灯让人忘却烦恼。

"黄卷青灯"古代书籍用黄纸缮写,油灯发青色的灯光。形容深夜读书的孤寂生活。

(出自陆游《剑南诗篇o客愁(节选)》)

不知道你是否要这种的 权且先发来看看好了

有一次,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。那时正是深秋时分,金风一吹,落叶飘飘,那景色十分迷人。南岛一高兴,吟出一句"落叶满长安"来。但一琢磨,这是下一句,还得有个上句才行。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,一边骑驴往前走,一边念念叨叨。对面有个官员过来,不住地鸣锣开道。那锣敲得山响,贾岛愣是没听见。那官员不是别人,正是京兆尹,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。他叫刘栖楚,见贾岛闯了过来,非常生气。贾岛忽然来了灵感,大叫一声:“秋风生渭水。”刘栖楚吓了一跳,以为他是个疯子,叫人把他抓了起来,关了一夜。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,却吟成了一首诗《忆江上吴处士》:

“闽国扬帆去,蟾蜍亏复圆。

秋风生渭水,落叶满长安。

此处聚会夕,当时雷雨寒。

兰猱桡未返,消息海云端。”

本文来自作者[麟艺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4991.html

(2)
麟艺的头像麟艺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麟艺的头像
    麟艺 2025年10月20日

   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麟艺”

  • 麟艺
    麟艺 2025年10月20日

    本文概览:李凝幽居 唐·贾岛 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 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有一次,贾岛骑驴闯了官道。他正琢磨着一句诗,名叫《...

  • 麟艺
    用户102001 2025年10月20日

    文章不错《唐诗宋词的故事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华瑞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