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应该知道的道理有哪些?

1、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

解释人出生之初,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,天性也都相差不多,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,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。

2、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。

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,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。为了使人不变坏,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。

3、昔孟母,择邻处。子不学,断机杼。

解释战国时,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,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。一次孟子逃学,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。

4、窦燕山,有义方。教五子,名俱扬。

解释五代时,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,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,同时科举成名。

5、养不教,父之过。教不严,师之惰。

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,而不好好教育,是父母的过错。只是教育,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。

6、子不学,非所宜。幼不学,老何为。

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,是很不应该的。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,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,又无知识,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。

7、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。

解释玉不打磨雕刻,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;人若是不学习,就不懂得礼仪,不能成才。

8、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。

解释做儿女的,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,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。

9、香九龄,能温席。孝于亲,所当执。

解释东汉人黄香,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,替父亲暖被窝。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。

10、融四岁,能让梨,弟于长,宜先知。

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,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,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,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。“弟”通“悌”,尊敬友爱。

11、首孝悌,次见闻。知某数,识某文。

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,莫大于孝悌,故人事亲事长,必要尽其孝悌。孝悌乃一件大事。其次一等,多见天下之事,以广其所知,多闻古今之理,以广其所学。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,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。

12、一而十,十而百。百而千,千而万。

解释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: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,然后十个十是一百,十个一百是一千,十个一千是一万……一直变化下去。

13、三才者,天地人。三光者,日月星。

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。三才指的是天、地、人三个方面。三光就是太阳、月亮、星星。

14、三纲者,君臣义。父子亲,夫妇顺。

解释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,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,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,夫妻之间和顺相处。

15、曰春夏,曰秋冬。此四时,运不穷。

解释春、夏、秋、冬叫做四季。季节不断变化,春去夏来,秋去冬来,如此循环往复,永不停止。

16、曰南北,曰西东。此四方,应乎中。

解释东、南、西、北,做“四方”,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。这四个方位,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,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。

17、曰水火,木金土。此五行,本乎数。

解释“五行”,就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,是根据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。

18、十干者,甲至癸。十二支,子至亥。

解释“十干”指的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又叫“天干”;“十二支”指的是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又叫“地支”,是古代记时的标记。

19、曰黄道,日所躔。曰赤道,当中权。

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,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。太阳运行的轨道叫“黄道”,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,这就是赤道。

20、赤道下,温暖极。我中华,在东北。

解释在赤道地区,温度最高,气候特别炎热,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,气温逐渐变低。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。

《三字经》意义:

在格式上,三字一句朗朗上口,因其文通俗、顺口、易记等特点,使其与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,合称“三百千”。 《三字经》与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。

《三字经》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,它短小精悍、琅琅上口,千百年来,家喻户晓。其内容涵盖了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,所谓“熟读《三字经》,可知千古事”。

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的十个道理,越早越好。

孩子六岁前必须要明白的五个道理,尤其是第四个,你家孩子懂了吗

这位知友,童年时期的孩子心智、思想、观念各方面都是处于懵懂发展期,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容易接受家长教育与培养的,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在六岁之前,给孩子定下这样的五个规矩,能让孩子受益一生。

第一个规矩:不能说谎要诚实

这个问题看似很小,因为孩子接触到的东西本来就不多,所以往往撒谎造成的损失也就不会很大,很多家长就觉得只是小事而已,对孩子的撒谎不以为意。但其实撒谎这种东西其实也是会养成习惯的,一旦孩子习惯了撒谎给他带来的好处,孩子就很容易会沉迷在其中,这对于本就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而言,是极其可怕的。

第二个规矩:要自主完成自己的事情,不要过分依赖

总是依靠于父母或朋友的孩子是很难真正成长的,我们应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,尽可能的信任孩子鼓励孩子,促使孩子勇敢的去自己面对一些事物,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行为习惯,在孩子完成了一些事情之后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表扬,这可以使孩子慢慢变得自信起来。

第三个规矩:做错了事情要勇于道歉

很多的人都有着这样的一种错误思想,那就是孩子犯错是理所当然的,所以并不需要道歉。其实不然,孩子犯错很正常,但是这并不以为着孩子的错误就不需要付出代价,如果孩子的每一个错误都被无条件原谅的话,那么孩子就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这只会使孩子一直的错下去,难以成功。

第四个规矩:一定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

童年时期的孩子都是懵懂的,潜意识里并没有对行为好坏的准确分辨能力,所以这时候的孩子只要是发现了让自己心动的东西,就会自然的想要拿走,高兴且得意。而如果家长发现了这样的一种行为,一定要做出最及时的处理,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意识,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上面的错误所在,并且更改和牢记。

第五个规矩:不能够好吃懒做

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可以被称之为“妈宝”,一个个都被家里人疯狂宠溺,所以多少都有一些过分慵懒的习惯,这种习惯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,我们应该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,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一些事物,从小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,这有助于孩子以后在社会上更好的打拼。

从小要让孩子知道的五个道理

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的十个道理,越早越好。

01懂礼貌

见到人先打招呼,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,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,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,一定要当场道歉。

02不干扰他人

在公共场合(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),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,做事不能随心所欲,从小学会考虑他人感受。

03相信父母

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,可以只告诉妈妈,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,可以只告诉爸爸。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。要让孩子知道,爸爸和妈妈都是最亲近、最值得信赖的人,内心的痛苦可不必肚子忍受。

04诚实的孩子走得更远

诚实是最优良的品格,不许撒谎骗人,失去朋友,家人最宝贵的信任,会让你后悔一生。

05学会保护自己

如果不能避免打架,不许用工具和牙齿,也不许戳眼睛,除此之外可以狠狠地打,而妈妈则希望你能打赢。当遇到欺凌时,只会礼貌谦让的孩子,会成为固定的受气包。

06拾金不昧暖人心

捡到地上的硬币,可以拿回家积攒起来,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,拾金不昧是最宝贵的品质之一,别人的东西再好都不能拿。

07心怀感恩才会受到尊敬

别人真诚款待你吃的东西,如果你不喜欢的话,可以说“我吃饱了”,但是绝对不能说“很难吃”,不要辜负别人对你的美意。

08不浪费粮食

任何食物都曾是有生命的,绝对不能想吃就吃,想扔就扔,一定要珍惜粮食,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,按需取餐。

09做独一无二的自己

用不着可以和别人比较,就像名字、长相各不相同一样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世界才这样丰富和有趣,人生才这样多彩。攀比只会让自己更自卑或者自负。

10生命永远是第一位

当感觉到危险和有必要的时候,任何规矩都不用遵守,因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,千万不要墨守成规。在独自遇到坏人和遭遇危险的时候,学会向他人求助,如果没有人能帮助你,一定要自己保护好自己,不要逞强。

做父母的,在自己从小长大的磕磕绊绊的过程中,都会总结出很多的成长经验。然后把这些经验一点一点的传输到自己孩子的身上。我也不例外,也是这么做的。

在教育我的孩子的过程中,我翻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,也结合了自己的成长经验,最后总结出,从小要让孩子知道的五个道理。当然,想要让孩子做到的事情,家长必须以身作则。

第一个道理:要让孩子懂得,尊老爱幼。

尊老爱幼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。孟子说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也就是说,不仅要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,还要尊敬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。不仅要爱自己的孩子,还要爱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。

比如说,在坐公交车时,要给老人让座。要给抱小孩的人让座。家里来了带小孩的客人,要向长辈打招呼,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孩子。

懂得尊老爱幼的孩子,长大后,一定会受人尊敬。

第二个道理:要让孩子懂得,诚信待人。

一个爱撒谎,没有诚信的孩子,长大后,无论是干工作,还是自己创业和交朋友,都不会成功。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。跟他交往,总有一种被骗的感觉。

秦朝末年,有个叫季布的人,他就是非常守信的人,许多人都很信任他。当时流传着一句谚语,是这样说的,‘得黄金百斤,不如季布一诺’,千金一诺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。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,被重金悬赏捉拿。他的一位朋友,不被重金所惑,冒着灭九族的危险,搭救了他。

鲁迅说过,诚信是为人之本。

只有诚信能够挽救自己,也只有诚信才能在世间立足。

第三个道理:要让孩子懂得分享。

不喜欢分享的孩子,会显得很小气。时间长了,小朋友们都会离他远远的,不愿跟他一起玩儿,那么他也就会觉得很孤独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
有一句名言说:分享是一座天平,你给予他人多少,他人便回报你多少。相反,如果你是一个自私的人,那么你就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,永远交不到知心的朋友!

懂得分享的孩子,会得到很多好处。比如,会得到很多朋友,会得到很多快乐,会巩固自己学会的知识,在接受新的知识时,会学的会更快。如果能坚持长时间的分享,也会在未来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运气。

第四个道理:要让孩子懂得宽容和谅解

不懂得宽容和谅解的人,往往都是心眼小,肚量小,不懂得感恩,凡事都往坏处想的人。这样的人,人际关系肯定很差,没有人会喜欢他。

蔡文莆说:用谅解、宽恕的目光和心理看人,待人,人就会觉得葱宠的世界里,春意盎然,到处充满温暖。

战国时期,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的事立了大功,被封为上卿,官位高过廉颇。廉颇不服,经常在蔺相如通过的路段加以拦阻。而蔺相如不但不恼,还绕道行走。廉颇十分得意,以为蔺相如怕了他。然而蔺相如却说:秦国不敢进攻我们赵国,是因为武有廉颇,文有我蔺相如,如果我和廉颇不和,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,使秦国有了可乘之机,我躲着廉颇,是为了赵国啊。廉颇听到这些话后,惭愧不已,对蔺相如负荆请罪,两个人从此成了好朋友。

懂得宽容和谅解的人,会让人很温暖。同时被宽容和谅解的人,会找到自己的不足,并加以改正。与此同时,他们会成为好朋友。懂得宽容和谅解的人,无论在家庭里还是社会上,都会很受欢迎。

第五个道理:要让孩子懂得勤奋

一个懒惰的人,大都是不爱努力,不想付出,不思进取,只想不劳而获,吃喝玩乐的人。这样的人无疑在他的成长道路上,终将一事无成,只有失败,没有成功。

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从小就是一个勤奋的好孩子。他曾经在学校里得到过金质奖章,却拿着金质奖章去换了几本书来读。他也曾买来一串辣椒,在寒冷的夜晚读书时,吃辣椒来驱寒。由于他勤奋刻苦,最后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文学家。

高尔基说:天才出于勤奋。

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,勤奋比聪明更重要,勤能补拙,熟能生巧。勤奋的人可以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,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一定要让孩子懂得,上天是会奖励那些勤奋的人。

本文来自作者[陀晶晶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4561.html

(6)
陀晶晶的头像陀晶晶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陀晶晶的头像
    陀晶晶 2025年10月18日

   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陀晶晶”

  • 陀晶晶
    陀晶晶 2025年10月18日

    本文概览:1、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解释人出生之初,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,天性也都相差不多,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,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。2、苟不教,性乃迁...

  • 陀晶晶
    用户101805 2025年10月18日

    文章不错《幼儿应该知道的道理有哪些?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华瑞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