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为2021年我国 旅游 业选出“主题色”,“中国红”一定是亮眼的一抹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许多游客特别是年轻群体,经常积极自发参与红色 旅游 。
中国 旅游 研究院等近日发布的《中国红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(2021)》显示,2021年,41.7%的游客参加红色 旅游 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,其中7.1%的游客红色 旅游 次数超过5次。2021年1月以来,红色 旅游 搜索热度较上年同期增长176%。
在红色旅途中厚植家国情怀的游客,常常自觉成为红色革命精神的“传播者”。据统计,微博话题“建党百年红色 旅游 百条精品线路”累计阅读量超过1亿次,相关信息触达人群超过3.7亿人次。
2021年10月13日,游客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。新华社发(徐宏星 摄)
重庆游客周先生表示,红色 旅游 、红色文创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时,表达方式正变得更加贴近生活。“让游客多了参与感、沉浸感、互动感,朋友圈里如果没有去打卡过红色地标,那一定‘落伍’了!”
《中国红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(2021)》显示,在2021年红色 旅游 客群中,“00后”“90后”人群占比达到51%以上,红色 旅游 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趋势。
多家在线 旅游 平台的数据也印证了此观点:青少年和青年群体已成为红色 旅游 的“主力军”;年轻父母更是愿意带着孩子,通过探访红色遗迹实现“寓教于游”。
在许多 旅游 从业人员看来,红色 旅游 不仅温暖游客,更为从业人员带来精神洗礼。
春秋 旅游 导游小徐介绍,串联起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中国***一大·二大·四大纪念馆景区的“红色专线车”,边行驶边播放着沿途红色遗迹的讲解。小徐说:“站上专线车面对游客,有满肚子的红色故事和感动想要与他们分享。”
在浓厚的红色 旅游 氛围中,各级文化和 旅游 部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,积极回应大众探寻红色 历史 诉求,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、赓续红色基因,推动红色 旅游 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。
2021年上半年,文化和 旅游 部联合中央宣传部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、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“建党百年红色 旅游 百条精品线路”,52条“重温红色 历史 、传承奋斗精神”主题线路、20条“走近大国重器、感受中国力量”主题线路、28条“体验脱贫成就、助力乡村振兴”主题线路,织就了中华大地上的“红色版图”。
文化和 旅游 部联动各地文化和 旅游 部门开展的“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”宣讲活动,走进党政机关、军队、群团组织、院校及企事业单位,累计开展600余场次宣讲,40余万名干部群众现场聆听,900余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、点播收看,进一步彰显了红色 旅游 的教育功能。
文化和 旅游 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文旅系统将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、管理好、运用好红色资源,策划主题突出、导向鲜明、内涵丰富的红色 旅游 活动,扩大红色文化传播,更好发挥红色 旅游 的政治功能、教育功能、经济功能。
2021年国庆长假旅游强劲复苏的驱动因素
为何寺庙旅游在90后00后中爆火?我认为这一大爆火的背后,是社交媒介的推波助澜和当下年轻人无法排解的焦虑感。
从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的“飞盘热”“野餐热”“露营热”到如今的“寺庙旅游热”,社交媒体平台及时把握当下流行因素,开始向年轻人推“鸡鸣寺”“白马寺”等新型打卡地。一方面,宁静的古刹,环境优美,远离喧闹,和繁华热闹的市中心形成鲜明对比,而且寺庙大多依山傍水,在去寺庙可以一次性完成爬山、玩水、赏花等多个项目。另一方面,寺庙的红墙黄瓦本身就具备观赏性,出片率高,在社交平台上自成一道优美风景线。这样看来,寺庙变成新的网红打卡地,寺庙旅行掀起热潮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同时,当下的社会环境,年轻人面临着众多的压力。学业、工作、婚恋、家庭、消费等话题时常把年轻人推在焦点下。““摆烂”等状态在当下再次被提起,“卷也卷不动,躺也躺不平”一句话成为很多人的真实写照。这时去寺庙旅游就开辟了一个新窗口供人休憩,短暂逃离生活逃离压力。未知的力量在不确定的当下,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停靠驿站,能够满足年轻人对于确定性的渴望,给予人们疗愈“内耗”的可能。
从其他角度来看,年轻人选择寺庙旅游的过程不仅是和未知对话,寻求平等的体验;还是在对话过程中,一次次探索内心寻求慰藉,是一场和自己对话的过程。有人说过:“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到最后才发现: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”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股在年轻人中兴起的“寺庙旅游热”是年轻人在“内卷”浪潮下,努力与自己和解的表现。
在不断变化的时代,寻求不变有点困难。但偶尔拜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这并不意味着要消极对抗生活,而是为了看清方向后再次出发。
现在旅游市场情况怎么样?
1.
中产阶级人群推动旅游消费升级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预计将从2019年的3亿增长至2025年的6.6亿,将占2025年中国总人口的46%。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正持续改变消费模式,且中产阶级更愿意在品质服务和体验上花费更多。由此来看,中产阶级人群将推动旅游消费升级。
2.
品质休闲旅游拉动旅游市场增长在中国暴发新冠病毒疫情后,游客对小团旅游、自由行、短途旅游、夜游及其他提供沉浸式体验的定制和新兴产品的需求持续激增。95%的游客愿意为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支付溢价,游客对品质的期望只增不减。因此,品质休闲旅游市场具有巨大增长潜力,品质休闲旅游将拉动旅游市场增长。
3.
新兴技术推动旅游业高效发展随着旅游业不断扩大,涵盖越来越多参与者并提供越来越成熟的产品,旅游业供应链的效率也将因此成为焦点。
——2023年中国文化旅游行业国内需求现状分析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稳定组图
行业主要上市公司:曲江文旅(600706);新华联(000620);锋尚文化(300860);三湘印象(000863);宋城演艺(300144)等
本文核心数据: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情况;中国国内游城乡居民结构;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区域分布
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基础
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0-2019年,中国国内旅游人次逐年上升,2019年达到60.06亿人次。2020-2021年,受疫情影响,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大幅下降。2022年,国内旅游总人次25.30亿,比上年同期减少7.16亿,同比下降22.1%。
2010-2021年,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先升后降态势,下降主要源于疫情影响。2020年,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为2.23万亿元,相比2019年下降61.07%。2021年,随着疫情形势有所好装,国内旅游收入有所回升,为2.92万亿元,2022年全年国内旅游收入2.04万亿元,比上年减少0.87万亿元,同比下降30.0%。但综合来看,国内旅游市场较2020年有所回升。
城镇居民为国内游主要客源市场
从城乡划分来看,城镇居民仍然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。2022年,国内旅游总人次25.30亿,比上年同期减少7.16亿,同比下降22.1%。其中,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9.28亿,同比下降17.7%;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次6.01亿,同比下降33.5%。
再从出游消费金额的角度来看,2022年,城镇居民出游消费1.69万亿元,同比下降28.6%;农村居民出游消费0.36万亿元,同比下降35.8%,城镇居民占据较大出游消费份额。随着人口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,预计我国城镇居民将继续保持国内游主要客源市场地位。
东部地区旅游出游率保持领先地位
综合考虑国内旅游者的出游次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,2021年我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由东部地区占据,占比超过50%。其次是西部、中部地区,占比分别为24.47%、21.57%。由此来看,东部地区具有最高的国内旅游出游率,是国内旅游主要的客源地及营销目标区。
中老年客户群体为重要客源
从2021年我国旅游者年龄分布情况来看,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.94亿人次,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.81%,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,老年旅游、康养旅游等具有广阔前景。
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《中国文化旅游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。
本文来自作者[顿硕阳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4368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顿硕阳”
本文概览:如果要为2021年我国 旅游 业选出“主题色”,“中国红”一定是亮眼的一抹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许多游客特别是年轻群体,经常积极自发参与红色 旅游 。 中国 旅游 研究院等...
文章不错《中国旅游的主要消费人群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