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存钱罐叫扑满。
扑满是一种古代储钱盛具,类似于现代储蓄罐。它是一种瓦器,有一细长的孔,可放入钱币。装满后,用铜钱或匣子装满,然后敲碎取钱。“满则扑之”,故名“扑满”。这种瓦器在中国古代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
存钱罐在我国最早的时候,是出现在西汉时期,那时候的存钱罐叫扑满,在汉武帝时期,有位叫公孙弘的利用扑满来提醒自己,为人做官一定要有做官的样子,不能忘记自己曾经年少贫困的生活,而公孙弘小时候经常跟猪接触,所以就把扑满做成了猪的样子。
扑满的故事
20世纪50年代初,在湘潭古城,玩具摊上还在卖这种蓄钱的小陶罐,它的妙处是硬币可以放入,却无法取出。因此小孩子平日将父母给的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去,到快过年时,钱贮满了,便打烂小陶罐,拿了钱去作快乐的消费,故此物又名“扑满”。“扑满者,以土为器,以蓄钱;具有入窍而无出窍,满则扑之”(《西京杂记》卷五)。
扑满最早的记载文字,见于司马迁所写的《史记》中。它还有许多别称,如:悭囊、闷葫芦、储钱罐。
以上内容参考扑满百度百科-
存钱罐的雅称叫储蓄罐、扑满、悭囊、闷葫芦、储钱罐、扑满子、积财瓮、蓄钱盆。
一、解析
1、中国储钱的器具最早叫“缿”[xiàng],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《秦律十八种·关市律》就记载:秦朝的手工业者在出售产品后,必须将钱投入缿中,而且这个过程必须要让顾客看到,如果不这样做,就要受罚;
2、到了汉朝,储钱罐的俗称就变成了扑满。扑满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《史记》中。“扑”就是用棍子或锤子击打的意思,扑满一般是陶制或瓷制的,钱存满了,就要将其击碎,才能取钱,“扑满”之名由此得来;
二、扑满
1、扑满,为我国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盛具,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。中国古代有二千多年时间通行的是方孔圆钱。先民们为储存之便,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,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,有零散铜钱即投入其中;
2、有的腹部还开有一小眼,供插系绳子用,悬吊于梁上。装钱只有入口,没有出口。钱装满后,则将其敲碎取之。“满则扑之”,故名“扑满”;引证解释:指蓄钱的瓦器。形制不一,蓄满时扑碎取钱;
3、《西京杂记》卷五:“扑满者,以土为器,以蓄钱具,其有入窍而无出窍,满则扑之。”前蜀,贯休《桐江闲居》诗之十二:“囊非扑满器,门更绝人过。”清,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辛十四娘》:“又时出金帛作生计。日有赢馀,辄投扑满。”
4、现代有各种不同材质如竹、木、塑胶、金属等,以及各种形式的扑满。因为“扑满”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。各地的称谓不同:北方多名闷葫芦罐,南方常称哑巴罐。扑满的形制多样,有泥制、陶制、瓷制、竹制等。
本文来自作者[之萱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4336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之萱”
本文概览:古代的存钱罐叫扑满。扑满是一种古代储钱盛具,类似于现代储蓄罐。它是一种瓦器,有一细长的孔,可放入钱币。装满后,用铜钱或匣子装满,然后敲碎取钱。“满则扑之”,故名“扑满”。这种瓦...
文章不错《古代的存钱罐叫什么名字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