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组织一场生动有趣的读书会?_1

在读书会这个领域中,作为一个读书会运营者/读书会分享者/读书会带领人,你能做到的最酷的操作,就是让你的用户对你的读书会上瘾。

人们在参与读书会的过程中,不仅希望有认知上的拓展,还希望能够有体验感和参与感。

做读书会,首要的一步还是了解你的用户。人们希望在参加读书会活动中,能够:

扩大自己的视野,

丰富自己的视角,

解决困扰的问题,

链接优质的人脉。

想一想,你做的读书分享活动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?

为了扩大用户的视野,丰富他们的视角,你做过些什么呢?

你可以尝试一场读书会,不是只分享一本书,而是用多本书作为载体,让大家经历“一场体验多维收获”。

比如说,让参与者都带一本和主题相关的书来到现场(每个人带的是不同的书籍)。在读书会组织过程中,通过简要分享、找关键词、画图建构等方式,让大家快速的get到好几本书的中心思想,然后围绕着这些书做一些相关主题的探讨,既能促进学以致用,又能让多元化的视角得到融合。

用户参加一场读书会,先抛开报名费不说,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成本,如果不是想要解决和主题相关的一些问题,或者在某方面存在困惑,也不会被你的读书会主题所吸引过来。

那么,为了帮助用户解决困扰的问题,你可以做些什么呢?

比如,你是不是可以提前把报名的人员加到一个群,做个小调研(问卷星或者腾讯投票都可以用),了解一下:

用户来参加你的读书会是基于什么样的期望,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?

用户为什么对这个主题比较感兴趣?

用户在工作或生活中,和这个主题相关的经历是什么?

用户在这个主题方面,曾遇到过哪些棘手的问题?

这样一来,你的读书会就可以根据用户想要了解的信息进行策划和设计,对症下药,那么用户自然而然觉得量身定制,身临其境,体验感强。

无论是线上读书会还是线下读书会,用户都有“链接优质人脉”的需求,那么你怎么去满足这个需求呢?

你可以从“塑造文化”的方向着手。

比如,在写读书会活动文案时,就把“活动面向对象”写成优质的、出色的群体。

比如,邀请一些优质人脉来参加读书会,请他们在现场顺带分享一些经验。

比如,在活动结束后,写回顾文章时,突出参与读书会的人都有些什么样的背景和资源。

总之,你有很多办法去“用优质人脉”吸引“优质人脉”,强者和同道中人自然会相互吸引。

无论如何,要做一场生动有趣的读书会活动,你需要了解你的用户群体。

他们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?

他们参加读书会的动机是什么?

他们想通过这场读书会拿到什么?

什么样的读书会会让他们流连忘返?

……

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读书会活动,才能获得用户的自发传播和稳定增长;再者,尽可能让用户的传播动作变得简单,比如,鼓励用户带上自己的朋友来参加读书会……

问问你自己,你的读书会,到底是为了满足什么用户需求而设计的?

——基于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尝试和体验,才会让用户觉得这个读书会是值得参与的;基于让用户醍醐灌顶或恍然大悟的体验设计,才会让用户逐渐对你的读书会产生依赖性。

如何举办一个高质量的沙龙或者读书会?

文/袁茹锦

最近很多朋友向我咨询怎么做读书会,也由此延伸出了不少话题与合作机会。

我想,既然大家都会“读书会运营”这个事情感兴趣,不如专门写一篇“回忆文”,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过的读书会是怎么玩的。

当然,我也会基于自己 连续6年 运营读书会的经验,给大家分享这些读书会的形式、优势和劣势。

我分享的读书会,以线下读书会为主,一方面是我自己主要运营的是线下读书会,另一方面,我认为线下读书会比线上读书会更容易做出 特色和亮点 。

第一 ,线下读书会中,参与者可以有更充分的互动交流,由此获得 多元化的视角 ,比一个人看书收获感更强。

第二、 线下读书会可以创造出很多种不同的体验,那种体验,是 意识和潜意识 的相互配合,是 能量和智 慧的相互融合,是 灵魂和灵魂 之间的相互触动。

第三、 线下读书会和线上读书会不一样的点是,能够创造出一个 共同的场域 ,让大家减少干扰,更容易投入参与,读书会的质量更高。

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几种不同形式的读书会。

第一种:好书分享读书会

目标: 让参与者收获新知,让分享者获得反馈。

形式:

1、前期调研,了解参与者对什么类型的书感兴趣——可以用选择题的方式,让大家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书。

2、根据大家都想学习的那本书,读书会组织者以这本书作为活动主题,发出活动预告。

在活动预告中,不仅有该书的照片及概述,同时罗列出该书中的一些知识点,让大家投票,从中选择自己最有兴致学习的点。

3、读书会活动现场,分享者根据投票结果,化书成课来做一场精彩分享。

4、分享结束之后,大家围坐成一圈,每个人依次谈自己的收获、感悟,有困惑的话也可以提出来,分享者解答疑惑。

这种形式的读书会,我在2014年的时候做过很多场,从反馈来看,这种方式可以 让参与者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一本书中的精华 ,同时也让大家 有机会进行观点的交换 。

优势: 组织者容易掌控全局。

提前准备好,能够对书的内容了解得比较全面,从容解答参与者的疑惑。现场参与者也会带着自己的“收成”满载而归。

劣势 :相对来说,参与者之间交流的机会比较少,没有太多思维碰撞的机会。

交流的真正效果在于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。

第二种:思维碰撞读书会

目标: 创造出一个心灵交融、思维畅想的共同体, 让大家相互促进,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。

形式:

1、在活动预告中,告知预参与者,本次读书会,大家将共读一本书。提醒参与者带上此书前来。

2、在活动现场,先不跟大家分享书,先和大家分享 聚焦式会话法ORID 。

聚焦式会话法促动人们经历一种发散与聚焦结合的“发现式对话”,帮助人们一起感受和思考。

通常,它由一位促动师或者掌握促动技术的管理者主持,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与会者回答,能够把人们 从话题的表象带入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中 。

聚焦式会话法与心智运作的方式相同, 从感官认知到采取行动 ,循序渐进,环环相扣。

它能够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彼此进行有意义的对话, 从多元的角度汲取智慧,发掘新的可能性 。

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聚焦式会话的四个层面:

O(objective)数据层面/感官

数据层面是指那些关于事实和客观现实的问题。这些问题一般是从感官获得的,包括我们看到的资料、观察到的情景和我们认为的事实。

提问列举:

1-你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?

2-书中的哪些信息引起了你的注意?

3-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息有哪些?

这些问题能够让与会者从多个角度共享信息。

R(reflective)体验层面/情感

体验层面是指那些立即唤起人们对接收到的信息产生反应的问题,这一层面关注的是人的情绪、情感、记忆或联想。

提问列举:

1-这一段内容让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悟?

2-你最喜欢本书中的哪一部分?

3-这是作者的一段经历,为什么你会对它有感觉呢?你有没有回忆起和这件事情相关的一些经验?

这些问题能够让团队成员彼此理解和接纳,产生对这本书的共鸣。

I(interpretive)理解层面/思维

理解层面是指那些能够挖掘出意义、价值、重要性和含义的问题,促进深度思考。

提问列举:

1-这本书改变了你认知中的哪一部分?

2-书中有哪些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?

3-你如何评价这本书?

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与会者更深层次的思考,挖掘出书给自己带来的启发。

D(decisional)决定层面/行动

决定层面是让人们能够对未来做出决策和行动计划的问题。

提问列举:

1-你将会如何应用书中的内容?

2-你接下来最想采取的关键行动是什么?

3-你自己的“下一步行动”是什么?

这些问题能够产生行动方案,促进学以致用。

聚焦式会话ORID的四个层面,和人们做决策时大脑的运作过程是一一对应的。所以符合人们的思考规律。

这个环节,可以让每位现场的参与者, 依次用ORID来阐述,本书中的内容给自己带来的收获、感悟、启发、思考和行动方向。

3、组织者进行最后的总结与提炼,让大家的思想得到升华。

这种运用聚焦式会话法ORID来开展读书会的形式,我在2015年做过很多场。

优势: 思维的网线连接你我她,让彼此的思维火花在这里尽情碰撞。

整个场域,营造出了一种相互促进、相互影响、相互启发的学习氛围。

劣势 :参与者的收获,取决于参与者本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,包括其 知识的丰富性和经历的多元化 。

另外,在这种读书会中,营造一个 流动的、安全的、有能量和关系的场域 非常重要,它决定了人们是否会畅所欲言。

第三种:智慧交融读书会

目标: 让参与者从不同的书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,同时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
形式:

1、参与者可以每个人各自带各自喜欢的书来参加读书会,不刻意指定书籍。

2、活动开始时,可以有一个破冰活动,让参与者相互介绍相互认识。

3、参与者依次介绍自己所带来的这本书,以及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最大的收获。

可以按照这种格式来介绍自己手中的书:

为了避免参与者忘记,可以提前写在PPT或者大白纸上,让大家按照类似这样的模板来介绍自己所带的书。

4、大家分享结束之后,每个人可以根据刚才听到的内容,在现场找到自己想要认识的3-5个朋友去聊天,或者去询问TA手中那本书相关的信息。

5、“智慧链接”环节结束后,每个人回到座位上,围坐成一圈,分享自己和不同人交流之后的收获。

这种形式的读书会,我在2014年、2015年的时候做过很多场。

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大家在一场读书会中,学到不同书中的方法论,而且还能让大家 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,产生更全面的认知和更宽广的视野。

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形体造就出不同的思维,不同的思维碰撞造就出不同的人生。

优势: 现场气氛非常融洽,参与者之间能够自然而然的产生 智慧交融、博采众长 。

劣势 :对于组织者的控场能力、协调能力要求比较高。

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。

运营醒职场的时候,刚好赶上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。

运营化书成课研习社的时候,刚好赶上各种读书会社群蓬勃发展的时候,也赶上了人人都想实现知识变现的时期。

运营绩效提升主题促动会的时候,刚好赶上体验式培训蓬勃发展的时期,培训界开始倡导,培训师不要做知识的灌输者,而是做体验的创造者。

我觉得,一切都在于背后的“隐形玩家”,而不仅仅是因为实力和努力。

感谢、感恩

这些年来,参加过我组织的读书会的朋友,因为你们的支持,我才能在一路坎坷和踉跄中,走在繁花似锦的路上,希望有一天,我们能携手走到那里。

因为篇复限制,今天 仅仅 和大家分享了三种读书会的形式、目标、优势和劣势,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 有趣创新的读书会的形式 ,可以在上面和我多多交流哦!

一个高质量的沙龙或者读书会,由哪些因素构成?

首先我们要定义,什么是高质量?

高质量的读书会,不同于讲书中的一人讲解众人听之的单人授教模式, 更注重彼此间的深度交流、思维碰撞和智慧共享。

高质量的读书会,没有枯燥乏味的就书论书,也没有某位“大神”脱颖而出的滔滔不绝碾压众人,有的是,主持人通过引导,让大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读书,并能 通过他人的视角,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。

高质量的读书会,不是正襟危坐严肃交流寻求“正确”答案的过程,而是在一个 氛围怡然、思想自由流淌的空间 里面,每个人都能充分的、有安全感的发表观点和见解,甚至离开座位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去做深度交流。

那么, 高质量的读书会,有哪些必备要素呢?

根据我8年运营读书会的经验,高质量的读书会一定包含以下要素。

1、明确的目标

举办读书会之前,要先考虑清楚,你做这场读书会的目的是什么?

一个好目标的特点是,聚焦且特别,你的目标越集中,你越容易办出让大家心醉神迷的读书会来。

2、能够引导参与者从冲突到融合的话题

正如“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,每个人对同一本书的看法也各有不同,譬如,同样是《红楼梦》却有成千上万种的解读,甚至专门出现了一门“红学”。

若是一场读书会中,每个人都针对同一本书,进行各自的深度分享,在彼此数小时的交流碰撞中,能产生更多的灵感和想法。

视角冲突和想法分歧,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 ,比如:我们的价值观、优先考虑的事、不可妥协的原则,等等。

良性分歧和冲突是具有启发性的,而不是附有保护主义色彩的。它可以带来比现状更好的事物,可以帮助参与者获得思想上的进步和思维上的拓展,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全面的信息。

有视角冲突,才能让彼此的视野得以扩展;

有视角融合,才能让彼此开放到相互接纳。

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交流之后,每个人获得东西将是几人之和,甚至几十人、几百人的思想融合的产物。

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,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,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,也避免了单人授教时思想的单一和偏颇。

3、有人和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和思想共鸣

身处读书圈中的每一个人,都对书有着不一样的情感,或许是因为情怀,或许是对知识的渴求、或许是打发闲暇时光,亦或许是对这个世界和好奇与探索。

在读书会中,你可以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相互交流,以书会友。

朋友可以分成两个层次,一个是生活层面的朋友,一个是生命层次的朋友。

生活层次的朋友只会陪着我们一起玩,而 生命层次的朋友可以提高我们的认知,改变我们的思维,影响我们的生命质量。

读书圈中的人,很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朋友。

目前,线上的读书会越来越多,然而, 线下读书会并不会被取代,反而更显价值 。

线下读书会需要提高书友的 体验感、参与感 ,注重书友们的 情感链接 ,才能牢牢抓住书友的心,让大家产生 情感链接和思想共鸣 。

4、恰到好处的场地

场地最好是岛屿式设计,并且方便大家走动和移动。

同时场地是自带脚本的,你选择什么样的场地就决定了整个读书会的基调。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给你提供免费的场地,就跑去那儿做活动。

为什么有些活动场地要设在书店?为什么有些活动场地要配置一些鲜花和香薰?为什么有些活动场地要摆放一些道具?

因为,场地可以立刻转移人们,就是把人们从一个状态之下,转移到另外一个状态之下。

转移你的状态、转移你的心境。

场地最好是一个封闭的空间,这样可以储存场域能量。

要讲究场地的面积和密度。一个规律是, 越拥挤亲密度越高。

如果你希望打造的是那种精致的感觉,那面积就要相应地大一点,越偏向熟悉的、活跃的,那场地就要越小一点。

5、有一位合格的读书会促动师

“读书会促动师”,不是知识的灌输者,而是 讨论的指引者、情境的创设者、体验的塑造者 ,通过创设情境,让参与者全身心投入,最终在体验中醍醐灌顶。

大部分读书会喜欢告诉你,你应该怎么做。而“读书会促动师”会现场给你提供机会 去探索、去体验、去实践 ,让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 发生改变 。

“读书会促动师”能够促进集思广益,引导参与者之间进行 视角冲突与视角融合 , 扩大 你们的 思维空间 。

促动师一般扮演中立的角色。在促动的过程中,要引导参与者放下自己的怀疑、评判, 让整个团队那份真实的力量呈现出来。

读书会促动师会引导团队的每个人贡献自己的想法、经验,分享自己的感受、期待,并且在呈现的过程中,汇聚成超越集体智慧的终极成果。

读书会促动师相信, 每一个团队都是值得拥抱的奇迹。

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读书会促动师,最难的可能是弱化自己,自己在其中的角色,是活动引导者、是指引方向者、是舞台搭建者、是碰撞激发者、是连接促成者。

而主角是书友们, 唯有成人才能达己 。但要如何去把握这个度,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。

6、让规则和仪式带大家进入一个新世界

读书会组织者要设计一些规则和仪式,打造出一个让大家容易 刻骨铭心、记忆犹新 的氛围。

普里亚帕克刚刚搬到纽约的时候,为了更好地熟悉这个城市,他们就做了一个活动,叫作“我心在此日”。

我心在此日——这是她给这个活动起的名字,叫作My heart is here——我的心在这个地方。

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所有参与活动的人更快的了解纽约市,所以他们每次选择一个区,召集一帮人来步行。规则是什么呢?

他们用这样的方法,走到了很多纽约的各种不同肤色的人家里,去看了纽约各种稀奇古怪的展览,见到了各式各样的人,然后大家对于纽约市有了一个更加准确的感知。

参加完第一次活动的人,还想参加第二次活动,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慢慢探索,甚至能探索出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一些“秘密”。

这就是一个好的活动。

由此可见, 你要为你的读书会或者沙龙起一个好名字。

有名字的活动,和没有名字的活动,给人的感知度是不一样的。

如果你有一点品牌化的思路,你愿意把这个读书会持续做下去,你愿意为它起一个名字,这可能就意味着未来的各种发展机会。

活动规则和仪式,是为了营造出一个好的活动氛围。

这里顺便分享一个有助于 破冰、建立仪式感、塑造好氛围 的游戏,叫做“纸墨传情”。

游戏规则:

是不是很有趣?

告别时也要有仪式感,拍照、相互赠礼、彼此感谢、彼此对视.......等等这些都可以设计进去,也会让大家感觉意犹未尽, 让大家能够在回味当中离开这场读书会活动。

其实,任何一场读书会或者沙龙当中,我们所追求的、希望得到的,都是一些“新芽”。

就像树上刚刚长出的新枝芽一样。 那些即兴的、突然想到的、临时碰撞来了灵感而说出来的话,是最珍贵的。

读书会活动,它就像一片深不可测的森林,参与者在活动现场时,就好像置身于一片森林里面,这里有绿植区、有野兽区、有河流区、有阳光区、有沼泽区......

你可以在森林的边缘待着,很安全,没关系,你愿意待在这里也是OK的。森林深处有更多未知的东西,但更好玩,愿意到森林深处来走一走的话,也 欢迎和我们一起来体验。

本文来自作者[访波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3747.html

(9)
访波的头像访波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访波的头像
    访波 2025年10月14日

   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访波”

  • 访波
    访波 2025年10月14日

    本文概览:在读书会这个领域中,作为一个读书会运营者/读书会分享者/读书会带领人,你能做到的最酷的操作,就是让你的用户对你的读书会上瘾。人们在参与读书会的过程中,不仅希望有认知上的拓展,还...

  • 访波
    用户101404 2025年10月14日

    文章不错《如何组织一场生动有趣的读书会?_1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华瑞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