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,这一天每个人都得和家人团圆在一起,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。谈论着中秋节各种美丽的传说,享受着中秋团圆、家庭和睦的欢乐。
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,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,故谓之中秋节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,称谓“仲秋”,所以中秋节又叫“仲秋节”。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女儿节或团圆节,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,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。节日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,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,历经岁月的变迁,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。而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、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。每逢佳节倍思亲,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!
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节”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圆”、“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,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宋代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”等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。中秋,是诗意的浪漫,更是丰富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,蕴藏着华夏儿女对小家团圆、大家幸福、国泰民安的祈愿和追求。
清晨,身着汉代襦裙的孩子们缓步走在校园中,广袖襦裙,镌刻了一园好景,随处皆可入画。歌咏中秋,古诗新唱《静夜思》演绎传统文化魅力;《八月十五月儿圆》、《我为爷爷打月饼》唱出了团圆之意;《月姑娘》、《中秋月儿圆》更是了解了中秋趣事。汉服之美在孩子们一颦一笑、歌舞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,丰富幼儿生活,孩子们感受中国的古老传统文化和汉服古礼。中秋时节,花好月圆。月饼甜美飘香,着汉服、吟诗词、不绝于耳的古音古曲,呈现出一场穿越古今的视听盛宴,多了份诗意。
又是一年月圆时手抄报
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有标题,简介,活动,美食,节日来源,民间故事,习俗传承等。
1、标题。
端午风情,粽香飘香。百年传承,祭龙舟,赏花炮。五色线缠插艾叶,龙船竞渡活力显等。
2、端午节的简介。
端午节,又称龙舟节,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,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3、活动。
端午节最著名的活动之一就是赛龙舟。龙舟比赛是一项精彩而激烈的竞技运动,参赛的船队争夺桂冠,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热情参与。
4、美食。
端午节还有一个特色美食,就是粽子。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传统食品。不同地区的粽子风味各异,代表着丰收和团圆之意。
5、节日来源。
端午节与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有密切的关联。屈原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,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,人们为了纪念他,在此日举行各种活动。
6、民间故事。
端午节还有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,如屈原故事、白蛇传说等,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来丰富人们对端午节的认识和理解。
7、习俗传承:端午节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如系五色线、佩香囊、挂艾草等,这些习俗代表着祈福和驱邪之意,也是人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端午节的文化底蕴:
1、中华文化。
端午节还被视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,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,增强文化自信心。
2、团结合作精神。
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活动是对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。龙舟需要船上的每个人齐心协力、同舟共济才能划得更快。这种合作精神强调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,促进了团结互助、共同奋斗的价值观。
3、医学意义
端午节也具有医学意义。端午节一般是盛夏时期,此时气温高,人们容易感染疾病。而吃粽子、喝雄黄酒、挂艾草等传统做法都有消暑驱蚊、预防疾病的作用。
在这个金秋时节,我们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——中秋佳节,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女儿节或团圆节,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,时在农历八月十五;因其恰值三秋之半,故名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。每个传统节日故事,都是一次与历史的相遇。
清晨,身着汉代襦裙的孩子们缓步走在校园中,广袖襦裙,镌刻了一园好景,随处皆可入画。歌咏中秋,古诗新唱《静夜思》演绎传统文化魅力;《八月十五月儿圆》、《我为爷爷打月饼》唱出了团圆之意;《月姑娘》、《中秋月儿圆》更是了解了中秋趣事。汉服之美在孩子们一颦一笑、歌舞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育,丰富幼儿生活,孩子们感受中国的古老传统文化和汉服古礼。中秋时节,花好月圆。月饼甜美飘香,着汉服、吟诗词、不绝于耳的古音古曲,呈现出一场穿越古今的视听盛宴,多了份诗意。
再比如良庆区举办了满满中秋节日元素的活动,一旁的架子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及谜面纸条,灯笼上或绘制着嫦娥奔月图,或写上与明月相关的古诗词,谜面主要围绕成语、歇后语、字、物等方面的知识,市民可以一起在猜灯谜中重温感受中国文字、中秋文化的魅力。传统美食区里摆放着各色精巧的月饼,明月与美食皆不可辜负,这才是中秋佳节正确的打开方式。
当天的活动精彩纷呈,传统中国风的舞蹈表演、关于中秋节习俗演变的情景演说、包含“月”“秋”诗句的飞花令互动、“香火龙”表演、家风故事分享、《但愿人长久》歌曲演唱……飞花令互动环节,市民朋友积极抢答纷纷化身飞花令主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等等诗词先后被引用,市民朋友参与其中既能重温经典又能收获精美礼品,玩得不亦乐乎。
1、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——诗句出自:苏轼的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。
2、当时明月在,曾照彩云归。——诗句出自:晏几道的《临江仙·梦后楼台高锁》。
3、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——诗句出自:李白的《峨眉山月歌》。
4、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——诗句出自:李白的《月下独酌四首·其一》。
5、明月不谙离恨苦。斜光到晓穿朱户。——诗句出自:晏殊的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。
6、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——诗句出自:杜甫的《旅夜书怀》。
7、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——诗句出自:李白的《关山月》。
本文来自作者[香萍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3563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香萍”
本文概览: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,这一天每个人都得和家人团圆在一起,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。谈论着中秋节各种美丽的传说,享受着中秋团圆、家庭和睦的欢乐。农历八月十五日,是我国...
文章不错《二年级八月十五手抄报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