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《分数除法(三)》课件【三篇】

篇一

 教学内容:

 教材第29-30页的内容。

 教学目标:

 1.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,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。

 2.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,并能正确计算。

 3.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
 教学重点:

 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数量间的关系,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。

 教学难点:

 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
 教具准备:

 多媒体课件

 预习提纲:

 1.观察课本第29页的图,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?

 2.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?

 3.分析例题,写出等量关系,并试用方程解答。

 4.想想还有别的算法吗?

 教学过程:

 一、创设情境,引发探究

 1.同学们喜欢课外活动吗?你们喜欢参加哪些课外活动?

 2.课件出示:从画面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?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?

 (1)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4/9.

 (2)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的1/3.

 (3)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/9.

 ……

 二、提出问题,自主探究

 1.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?

 操场上一共有27人参加活动,跳绳的小朋友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/9.跳绳的有多少人?

 列出这题的等量关系,并解答。全班交流。

 2.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,引出例题

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,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/9。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?

 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?能找到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?

 你能用方程的知识,解决这样的问题吗?应该如何解设?小组讨论,再由教师指名在黑板上演示。

 解: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。

 χ×2/9=6

 χ×2/9÷2/9=6÷2/9

 χ×=27

 3.想一想,还有别的算法吗?怎么算?为什么?

 6÷2/9=27(人)

 三、巩固练习,实践探究

 刚才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,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,这些数学问题,你们能解答吗?

 1.操场上打篮球的有4人。

 (1)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4/9,踢足球的人数是多少?

 (2)踢毽子的人数是踢足球人数的1/3,踢毽子的人数是多少?

 (3)操场上踢足球的有9人,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/3,操场上参加活动有多少人?

 (4)操场上踢毽子的有3人,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/9,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/3。

 2.某月双休日9天,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/10,这个月有多少天?

 (板演过程中,着重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误解之处。)

 3.根据以下方程,编出相应的应用题。

 χ×1/5=30χ×2/3=40

 四、回顾反思,总结全课。

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?

 

篇二

 教学目标:

 知识目标: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,并能正确的计算,解决实际问题。

 能力目标: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,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 情感目标: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,喜欢数学的情操,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,体验成功的欢乐。

 教学重点:

 解决实际问题。

 教学难点:

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

 教学过程:

 一、复习巩固,为新知作铺垫

 课件出示:

 1、写出下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,判断谁是单位“1”

 (1)故事书的3/5是150本。

 (2)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/5。

 (3)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/2。

 2、复习题:写出数量关系式,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。

 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,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/9,跳绳的有多少人?

 (1)谁是单位“1”;单位“1”是已知还是未知?

 (2)写出等量关系式。

 (3)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

 (4)根据题意列式。

 学生独立完成,汇报反馈。

 二、导入新课

 看来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,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怎么解答呢?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。

 (一)学习新知

 1、出示情景图:从情景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?

 生简要回答

 2、出示例题:

 跳绳的有6人,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/9,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?

 3、讨论:(1)谁为单位“1”?是已知还是未知?

 (2)根据那句话得到的信息?

 (3)你能列出等量关系是吗?

 半数:参加活动总人数*2/9=跳绳的人数

 (未知)(已知)

 4、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以前的知识解答这道题?

 同桌互相说说,在练习本上做一做。

 生反馈,师板书。

 学生口头检验对错。

 5、对比复习题和例1,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,不同点?

 (二)巩固新知

 看情景图,你还能提出问题吗?

 (1)生提问题,全班解答。

 (2)同桌互相提问题,写出等量关系式,列式解答。

 (三)练习、巩固

 打开书,29页,试一试1,自己独立完成。

 集体订正

 三、拓展延伸

 回过头来看例题,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?

 (用除法计算)

 四、总结

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?

 板书设计

 分数除法(三)

篇三

 教学内容:

 教材第29~30页“分数除法(三)”。

 教学目标:

 1.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,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。

 2.在解方程中,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。

 教学重难点:

 1.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。

 2.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。

 教学过程:

 一、创设情景激趣揭题

 1.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:从图中,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?

 2.引入并板书课题。

 二、扶放结合探究新知

 1.根据这些数学信息,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?

 2.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。

 3.重点引导:跳绳的有6人,是操场上参加总人数的2/9,操场上有多少人?该怎样解答?

 4.引导观察,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?

 三、反馈矫正落实双基

 1.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,2题。

 2.你能根据方程

 X×1/5=30

 编一道应用题吗?

 3.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,遍一道分数应用题。

 四、小结评价布置预习

 1.引导小结

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?

 2.布置预习

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。

 板书设计:

 分数除法(三)

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,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/9,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?

 参加活动总人数×2/9=跳绳的人数

 解: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。

篇一

 教学目标:

 1、经历探索的过程,在操作、观察、分析等活动中,综合运用有关知识,解决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问题,并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。

 2、能做到有序、多角度去观察,并在经历中发现规律。

 3、在操作与交流中,体会归纳、替换的思想方法,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。

 教学准备:

 多媒体课件,每组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,记录卡,纸板等

 教学过程:

 一、谈话引入,运用方法

 1、师:请看大屏幕,这是一组立体图形,看谁能最先看出: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?(有8个小正方体)

 师: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吗?

 2、师:看来仅有观察还是不够的,还要在观察基础上加入合理的推想,把你视线所及看不到的在脑海中想到,才会得出正确结论。这节课,我们就继续用观察和推想这两种方法来探索《露在外面的面》(板书课题)

 二、操作体验,探索新知

 1、师(请看大屏幕):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,有几个面露在外面?哪几个?

 2、师:继续看大屏幕,这有几个小正方体?

 (学生可能回答:有4个小正方体)

 师: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?你怎么想的?

 (学生可能回答: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。上面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露在外面,前边的小正方体也露出3个面,右边的小正方体也一样,3+3+3=9,所以一共有9个面)

 师追问:不是有四个小正方体吗?你怎么只数了三个?

 (学生可能回答:有一个小正方体的面全被挡住了,一个也没露出来,就不用看了)

 师生一起按照上面、左面和右面的顺序数露在外面的面。

 师:他是这么数的,谁和他的想法不一样?

 (学生可能回答:我先看正面,一共有三个小正方形;再看上面,也有三个小正方形;再看右面,也有三个小正方形。3+3+3=9,所以一共有9个面露在外面)

 师:谁听清了,他是怎么数的?

 (生重复方法)

 师生共同按这一方法数。

 可是我有一个疑问:为什么不看左面,也不看下面、后面?

 (学生可能回答:因为那三个面都被挡住了。)

 师: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,它们有什么不同?

 (第一种方法是按小正方体的个数一个一个数的;第二种方法是从不同方向看的,先看上面,再看前面、右面)

 师(边演示边总结):第一种是逐一观察每一个小正方体,把他们露出来的面的数量分别数出来,然后再相加;第二种是分别从露出来的三个方向看,正面、上面、侧面,从不同方向数出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,然后相加。不论用哪种方法,只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,就不会重复,也不会遗漏了。

 3、学生操作

 师:这四个小正方体一起放在墙角,除了我们看到的这种摆法外,还可以怎么摆?想一想,与同伴交流。

 师(结合板书)小结:都是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,但由于摆的方式不同,露在外面的面数也不同;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数相同了,摆法还是不同。

 三、合作探索,发现规律

 师:刚才我们用4个小正方体随意摆在一起,露在外面的面数有所不同。现在我们用几个小正方体,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律地摆,露在外面的面数会怎样变化呢?

 1、出示合作提示

 ①小组同学商量、选择一种方式,之后按照这种方式有规律地摆(如横着摆、竖着摆……)。

 ②先由一个小正方体摆起,记下露在外面的面数;再逐个增加小正方体,并依次记录露在外面的小正方形的面数。

 ③边记录数据边观察,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。

 师:你看懂提示了吗?有几个要求?

 什么是有规律地摆?

 2、小组合作探索,并填写记录单

 小正方体的个数123456……

 露在外面的面数

 我发现的规律

 3、全班交流

 师: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边说边演示,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做的,并说说你们的发现。(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,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处理。)

 预设:

 (展示学生记录单)

 小正方体的个数123456……

 露在外面的面数35791113……

 我发现的规律: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,就增加2个面

 师:每次增加的都是这样2个面吗?你指指看。

 师指着上面的面问:这个面不也在变吗?为什么它不算成是增加的面?

 (学生可能回答:它虽然有变化,但是这个面没增加,原来的上面被盖住了,又露出一个上面,所以上面没变)

 师:原来上面的这个面始终起到了替代的作用,它的个数始终没变,那么我们在数增加的面数时就不用考虑这个替代面了。

 师(面向全班):现在,让我们一起看这个表格,如果按这种方式继续摆下去,摆8个小正方体,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多少个?10个小正方体呢?20个呢?你发现了什么?(也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小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出的面数的关系)

 四、练习巩固

 1、基础

 2、变式

 3、拓展

 五、小结

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?

 

篇二

 教学内容:

 教材20-21页“露在外面的面”

 教学目标:

 1.通过操作、观察、分析等活动,综合运用有关知识,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,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(重、难点);

 2.经历探究过程,激发主动探索欲望;

 3.培养学生与人合作、交往的能力。

 教学重难点:

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。

 教学过程:

 一、创设情境激趣揭题

 1.谈话引入,出示放在墙角的包装纸箱图,让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?

 2.顺势导入新课:露在外面的面;

 二、扶放结合探究新知

 1.将一个正方体放在墙角,引导学生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?

 2.将四个正方体堆放在墙角,引导学生观察:有几个面露在外面?

 3.变换方法堆放正方体,引导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变化;

 4.将正方体1个、2个、3个…排成一层,引导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规律:3N+2

 5.引导学生探究竖放一排的规律:4N+1

 6.引导学生探究多排多层规律:5N+4

 三、反馈矫正落实双基

 1.出示教材练习二第4题

 2.用正方体模型摆出不同的情况,引导学生找出露在外面的面有什么规律?

 四、小结评价布置预习

 1.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

 2.布置课外预习:教材24页“到数”

 板书设计:

 露在外面的面

 1.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,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方法:(1)看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;(2)分别从正面、侧面、上面观察,每个方位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;

 2.平放一排规律:露在外面的面=正方体的个数×3+2即露在外面的面=3n+2;

 3.竖放一排的规律:露在外面的面=正方体的个数×4+1即露在外面的面=4n+1;

 4.多排多层放的规律:露在外面的面=正方体的竖排数×5+4即露在外面的面=5n+4

 教学反思:

 1.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,采用互动探究式教学,立足于“导”,积累探索图形表面积的经验;

 2.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,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。

 3.注重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,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;

 

篇三

 教学目标:

 1、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,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。

 2、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,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,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。

 3、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,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。

 重点难点:

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。

 教学方法:

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。

 教学准备:

 多个正方体盒子

 教学过程:

 一、复习导入

 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,并对学生进行提问。

 学生回答:长方体的表面积=(长×宽+长×高+高×宽)×2;正方体的表面积=边长×边长×6)

 二、讲授新课

 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,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50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,有几个面露在外面,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?

 学生观察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?

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。(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;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×50×3=750(平方厘米)。

 教师出示插图2,让学生观察4个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,有几个面露在外面?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?

 学生从正面、侧面、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?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?

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,(有9个面露在外面,露在外面的面积是50×50×9)

 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4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,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,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。

 三、课堂小结

 同学们,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?(提问学生回答)

 板书设计:

 露在外面的面

 从正面、侧面、上面看一看,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?

本文来自作者[耿欣奥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3239.html

(11)
耿欣奥的头像耿欣奥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耿欣奥的头像
    耿欣奥 2025年10月11日

   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耿欣奥”

  • 耿欣奥
    耿欣奥 2025年10月11日

    本文概览:篇一  教学内容:  教材第29-30页的内容。  教学目标:  1.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,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。  2.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...

  • 耿欣奥
    用户101111 2025年10月11日

    文章不错《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《分数除法(三)》课件【三篇】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华瑞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