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语文选修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需要背诵哪些课文

高中语文选修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需要背诵的课文有:

第一单元的《湘夫人》、《拟行路难》(其四)、《蜀相》;

第二单元的《夜归鹿门歌》、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《登岳阳楼》《菩萨蛮》(其二);

第三单元的《阁夜》、《李凭箜篌引》、《虞美人》、《苏幕遮》;

第四单元的《阿房宫赋》;

第五单元的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.

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篇目及建议

第一单元:

课文:

白居易《长恨歌》(赏析)建议熟读

屈原《湘夫人》(背诵、字词)

鲍照《拟行路难》其四 “泄水置平地”(背诵)

杜甫《蜀相》(背诵)——名篇

陆游《书愤》(背诵)

单元推荐作品:

阮籍《咏怀二十八首》其一“夜中不能寐”

陶渊明《杂诗十二首》其二“白日沦西河”

李白《越中览古》:建议背诵

李清照《一剪梅》:建议背诵

黄遵宪《今别离》

习题出现:

李白《行路难》:建议背诵

陆游《临安春雨初霁》:建议背诵(至少对仗两联)

第二单元:

课文:

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(赏析)建议熟读

孟浩然《夜归鹿门歌》(背诵)

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(背诵)

杜甫《登岳阳楼》(背诵)

韦庄《菩萨蛮》“人人尽说江南好,游人只合江南老”(背诵)

推荐作品:

王维《积雨辋川庄作》:建议背诵(至少对仗两联)

杜甫《旅夜书怀》:建议背诵

苏轼《新城道中》:建议背诵(至少对仗两联)

姜夔《扬州慢》:建议背诵

纳兰性德《长相思》“山一程”:建议背诵

习题出现:

王维《归嵩山作》

李白《赠孟浩然》、杜甫《解闷》

李贺《梦天》:建议背诵

李白《与夏十二登岳阳楼》:建议背诵

杜甫《泊岳阳楼下》、《陪裴使君登岳阳楼》

白居易《忆江南》词三首:建议背诵

第三单元:

课文:

李白《将进酒》(赏析、背诵)

杜甫《阁夜》(背诵)

李贺《李凭箜篌引》(背诵)

李煜《虞美人》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(背诵)

周邦彦《苏幕遮》“燎沉香”(背诵)

推荐作品:

屈原《国殇》:建议背诵“出不入兮往不反”至结尾。

高适《燕歌行》:名句要记诵。

柳宗元《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》:建议背诵。

温庭筠《菩萨蛮》“小山重叠金明灭”

睢景臣《般设调·哨遍·高祖还乡》

习题出现:

韩愈《听颖师弹琴》:唐代描写音乐名篇之一。

李煜《浪淘沙》“帘外雨潺潺”:建议背诵。

柳永《甘草子》“秋暮”

张先《系裙腰》“惜霜蟾照夜云天”

第四单元:

课文:

陆游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

《庄子·庖丁解牛》

司马迁《项羽本纪》(节选,项羽之死部份)——《鸿门宴》一课提到过。

杜牧《阿房宫赋》(背诵)

推荐作品:

褚少孙《西门豹治邺》(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节选)

魏禧《大铁锥传》

习题中出现:

杜牧《题乌江亭》、胡曾《乌江》、王安石《乌江亭》、李清照《咏项羽》、毛泽东《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》:建议背诵

第五单元:

课文:

苏洵《六国论》

欧阳修《伶官传序》

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

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

推荐作品:

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
张岱《陶庵梦忆序》

第六单元:

柳宗元《种树郭橐驼传》

《论语·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》建议熟读

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(背诵)

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
推荐作品:

苏轼《游沙湖》

刘基《苦斋记》

求高中文言文不知道必修几《项羽之死》原文和书下注释的照片

巨鹿之战

司马迁

选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(中华书局1959年版)。

本文写项羽救援赵国,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的故事。当时秦军声势强大,赵国危在旦夕;宋义卑怯、自私,想牺牲赵国来削弱秦军的战斗力,实际上是错过战机,使楚军陷于被动。项羽用决死的精神鼓励士兵奋战,挽回颓势,给秦军以毁灭性的打击。细读课文,说说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显出项羽的军事才能和英雄气概。

章邯已破项梁军,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,乃渡河击赵,大破之。当此时,赵歇为王,陈余为将,张耳为相,皆走入巨鹿城。章邯令王离、涉间围巨鹿,章邯军其南,筑甬道而输之粟。陈余为将,将卒数万人而军巨鹿之北,此所谓河北之军也。

楚兵已破于定陶,怀王恐,从盱台之彭城,并项羽、吕臣军自将之。以吕臣为司徒,以其父吕青为令尹。以沛公为砀郡长,封为武安侯,将砀郡兵。

初,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,见楚王曰:“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,居数日,军果败。兵未战而先见败征,此可谓知兵矣。”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,因置以为上将军,项羽为鲁公,为次将,范增为末将,救赵。诸别将皆属宋义,号为卿子冠军。

行至安阳,留四十六日不进。项羽曰:“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,疾引兵渡河,楚击其外,赵应其内,破秦军必矣。”宋义曰:“不然。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。今秦攻赵,战胜则兵罢,我承其敝;不胜,则我引兵鼓行而西,必举秦矣。故不如先斗秦、赵。夫被坚执锐,义不如公;坐而运策,公不如义。”因下令军中曰:“猛如虎,狠如羊,贪如狼,强不可使者,皆斩之。”乃遣其子宋襄相齐,身送之至无盐,饮酒高会。天寒大雨,士卒冻饥。项羽曰:“将戮力而攻秦,久留不行。今岁饥民贫,士卒食芋菽,军无见粮,乃饮酒高会,不引兵渡河因赵食,与赵并力攻秦,乃曰‘承其敝’。夫以秦之强,攻新造之赵,其势必举赵。赵举而秦强,何敝之承!且国兵新破,王坐不安席,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,国家安危,在此一举。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 ,非社稷之臣。”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,即其帐中斩宋义头,出令军中曰:“宋义与齐谋反楚,楚王阴令羽诛之。”当是时,诸将皆慴服,莫敢枝梧。皆曰:“首立楚者,将军家也。今将军诛乱。”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。使人追宋义子,及之齐,杀之。使桓楚报命于怀王。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,当阳君、蒲将军皆属项羽。

〔河〕指黄河。

〔赵歇〕战国时赵国的后裔。陈涉起义后,派武臣攻夺原来赵国的地方,武臣到了邯郸,自立为赵王,后被当地人杀死。陈余、张耳就立赵歇为赵王。

〔巨鹿城〕古县名,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。

〔王离、涉间〕王离,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。涉间,秦将,姓涉名间。

〔甬道〕两旁筑了墙的道路。通过甬道运输粮食,以防备敌军劫夺。

〔河北〕泛指黄河以北。

〔卿子冠军〕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。宋义是上将军,在诸将之上,所以称为卿子冠军。

〔安阳〕古地名,在现在山东曹县东南。

〔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〕这句话是说牛虻咬牛,但不伤害虱子,意思是说宋义的志向在于灭秦,而不在于打击章邯;一说用手拍打牛背上的虻,但不能杀死牛身上的虱子,意思是说目的在于灭秦,不必马上用全力和章邯作战。

〔先斗秦、赵〕使秦和赵先打起来。

〔相〕这里是辅助的意思。

〔无盐〕古县名,治所在现在山东东平县东。

〔戮力〕合力,并力。

〔岁饥〕荒年。

〔芋菽〕芋,即“芋头”、“芋艿”,是一种蔬菜类植物;菽,豆类。

〔国兵新破〕指楚军在定陶被秦军打败,项梁战死这件事。

〔扫境内〕指把国内全部军队都集中起来。扫,全部、干净的意思。

〔徇其私〕指宋义派遣儿子宋襄辅助齐国这件事。

〔社稷之臣〕国家的栋梁之臣。社稷,古代帝王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,是国家的象征。

〔枝梧〕抵抗。

〔假〕这里是暂时代理的意思。

〔当阳君〕黥布当时的封号。

项羽已杀卿子冠军,威震楚国,名闻诸侯。乃遣当阳君、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,救巨鹿。战少利,陈余复请兵。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于是,至则围王离,与秦军遇,九战,绝其甬道,大破之,杀苏角,莫敢纵兵。及楚击秦,诸将皆从壁上观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,楚兵呼声动天,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。于是已破秦军,项羽召见诸侯将,入辕门,无不膝行而前,莫敢仰视。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,诸侯皆属焉。

〔河〕指漳河。

〔釜甑(fǔzèng)〕釜是锅,甑是蒸饭用的炊具。釜甑,泛指炊事用具。

〔苏角〕秦将。

〔壁〕营垒。这句话是说救巨鹿的诸侯军队有十几个营垒。

〔惴恐〕害怕。

〔辕门〕营门。古代军队驻扎时以车为阵,把车辕竖起来,相对为门,所以叫作“辕门”。

鸿门宴原著与影视作品对比赏析

《项羽之死》选自司马迁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。不是必修。

人民出版社的版本是必修五,课文名为《垓下悲歌》。

不知道有没有解决您的问题。

选修教材放在学校了,手头只有这个,应该可以。你在百度还可以搜到有关课本的讲解。

不懂编排,不好意思。

感慨: 李导的古装**,除了人名是真的,其他都是编的。有时候人名也是编的。 有一些地方的确与历史不符: 琵琶。琵琶应该是汉朝开通河西走廊后,从西域传来的乐器。秦末时期还没有。楚人主要是南方和东方的一个族群,用琵琶弹故乡的楚歌完全不合理。 围棋。楚汉时期的围棋应该是 “棋局纵横十七道,合二百八十九道,白、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”。而剧中所说的纵横19道、361点,是至少魏晋以后的围棋。 另外,还有一个细节,古代围棋是“白棋”先手。 马镫,这个因为拍摄难度不能强求。但实际上楚汉时期,中原还没有马镫。 指物。影片里面的战争场面,完全就是仿日本战国时期,士兵身上还要背着“指物”。就差把家徽画在上面了。 大铠。**宣传海报上,刘邦那身酷似“德川家康”的大铠。 虽然**作品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,但还是希望一些影视作品能够更重视中国文化。

一、背景介绍课文节选自司马迁《史记项羽本纪》。《项羽本纪》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 一篇著名作品。在这篇传记中,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,倾注了很大的热情,成功地刻画了一个“失败英雄”项羽的生动形象,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 典型人物。而《鸿门宴》则又是《项羽本纪》中极为精彩的一节。 “鸿门宴”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 年(即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), 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“项王营”,当时叫“鸿门”。这是刘邦、 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,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 的斗争。当时刘弱项强,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,刘邦冒险到项营,骗取 项羽的信任,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,终于脱险逃归营地。本文描 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主动,变劣势为优势,化险为夷,而项羽则由优势 转为劣势,并由此导致最终的失败。故事情节完整,跌宕起伏,人物栩栩如生, 语言精当,文字传神。 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:公元前209 年(秦二世元年)7 稽起义,泗水亭长刘邦(48岁)也在沛起义,后归项梁领导。后来项梁由于恃 胜而骄,被秦将章邯击杀。章邯得胜后,移师围赵。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 将,项羽为次将,北上救赵;一面命刘邦攻秦,并与诸将约定:“先入关(函 谷关)者王之。”宋义停军不进,为项羽所杀。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,最 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,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。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, 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。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,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,秦王子婴投降。刘邦 入咸阳后,为了收买民心,与秦民约法三章:“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”, 并申明军纪,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苟政,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。于是派兵守 关,想做关中王,驻军于霸上。 项羽击败秦军后,也向函谷关进军,破关而入咸阳,驻军于鸿门,并准备 消灭刘邦军队。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,出现了“鸿门宴”这场激烈的政治 斗争。 全文共有七段,可按照“鸿门宴”的前后过程,分为宴前、宴会上与宴会后 三部分。 第一部分(第一、二段),宴前。写宴会前刘、项两军驻地、力量对比、事件的 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。主要写了五件事:一是曹无伤的密告。这是矛盾的“导 火线”。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,说明他有“欲王关中”的野心,再加上 迷信的说法,说刘邦有“天子气”,劝项羽“急击勿失”,这是火上添油,使 矛盾更为激化。三是项伯夜访张良,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化。四是张良与刘邦 商量对策:拉拢项伯。刘邦先“奉卮酒为寿,约为婚姻”,再用一番谎言为自己 的行为辩护。这样,项伯就被收买,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,他“以身 翼蔽沛公”留一伏笔。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。 这一部分写形势从紧张到渐趋缓和,从而转到下一场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 斗争场面,并为下文作铺垫。 第二部分(第三、四段),宴会上。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。这部分是课 文的重点、情节的高潮。 刘邦到项羽军营,说了一番好话。项羽虽设宴招待刘邦,而宾主双方仍各有 打算,斗争时紧时弛,变幻莫测。有人将宴会上的情节概括为三起三落。 三起:一起是“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”,暗示项羽动手 杀刘邦,气氛又趋紧张。二起是范增见项羽“默然不应”,乃叫项庄以舞剑为由, 趁机刺杀刘邦,形势极为严峻。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,怒视项羽,并 予以斥责,情节发展到最高潮,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。 三落:一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,不仅不怒,反而称为“壮士”。二落是项羽 让樊哙喝酒、赐生彘肩,被他斥责一顿之后还赐坐。三落是刘邦以“如厕”为名 而脱逃。 这一部分总共写了刘邦谢罪、范增举玦、项庄舞剑、樊哙闯帐四件事,既反映 了刘项双方的矛盾,又反映了项羽内部范增与项羽杀不杀刘邦、项庄与项伯“杀 刘”与“卫刘”的矛盾。这两种矛盾错综交织,有张有弛,波澜起伏,使人为之 惊心动魄。 第三部分(第五、六、七段),宴后。写刘邦脱身逃走,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 内奸。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。文章不仅写项羽在鸿门宴中斗争失败,失掉消灭 刘邦的机会,而且加深了他与范增间的矛盾,埋下了最后彻底失败,自刎于乌 江的祸根。而刘邦诛杀了曹无伤,内部则更加团结了。 全文以“鸿门宴”为中心,以“杀不杀刘邦”为线索,按时间顺序来展开 故事情节,以项羽欲击刘邦始,到刘邦被放终;以曹无伤密告始,到曹无伤被 诛杀终;以范增劝说项羽始,到范增怒骂项羽终。矛盾复杂,波澜起伏,虽是 《项羽本纪》中的节选部分,而结构却十分严谨,前后呼应紧密,也可说是一个 动人的完整故事。 1.司马迁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,把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放在典型环境中来 表现。他既没有插入第三者多余的说明和解释,也没有做静止的心理剖析,而是 通过典型细节和个性鲜明的对话来描写人物。如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,能 言善辩,善于应变。例如他入关后即“籍吏民”“封府库”“遣将守关,勿纳诸 侯”“欲王关中”。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,既惊呼“为之奈何”,向张良求教, 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,说是“鲰生说我……”,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 拢项伯,又是祝酒,又是约为婚姻,使项伯为他所用。到鸿门后,他再用甜言蜜 语抓住项羽的心理特点来哄骗项羽,说自己和项羽是“戮力而攻秦”的同胞, 并非敌人;又说“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”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,此乃意料 之外的事,以满足项羽“自高自大”的心理;接着又把项羽要“击破”他的事, 转到“小人之言”上去,又为项羽解脱所谓“无端责人”之过。他既称臣谢罪, 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,从而取得了项羽的好感,于是在危机四 伏的鸿门宴上他就可躲过杀身之祸,趁机逃脱了。再如,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沽名 钓誉、轻敌自大、寡谋轻信、不善用人、优柔寡断,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。 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,大怒,决心消灭刘邦。可是听到项伯说的“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,不义也”等话后,又改变了主意,就答应项伯“善遇之 (刘邦)”,等到刘邦到鸿门,说了一番谎话后,他洋洋得意,不仅原谅了刘 邦,请他喝酒,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出来,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 无成见。宴会上范增的多次示意杀刘,他都置之不理;项庄舞剑,项伯护卫刘邦, 他也视若无睹。到了樊哙闯帐,怒目而视,将他有板有眼地训斥一番,他不仅不 暴跳如雷,反而称之为壮士,赐酒、赐生彘肩、赐坐,其实樊哙的话,是刘邦前 边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,只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。而他在虚伪的“仁义”幌子 前,却感到刘邦与樊哙说的全是对的,自己却反而有内疚之感,思想上完全放 松了警戒,以致刘邦的脱逃,他也毫不在意了。到刘邦逃后,张良奉璧给他,他 随手置之座上,没有什么反应。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,却很能表现他的 性格特点。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,他曾这样评论道:“自矜功 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,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。2.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。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:是否对 刘邦发动进攻;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;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;对刘 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。这些,上面已有分析。这里附带说说樊哙。樊哙在危急的 关头不顾卫士阻拦,闯入军帐中,表现了极大的勇敢。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 有礼有节的,先“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”,以引起项羽注意;项羽赐酒, 他先拜谢,然后站着喝,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;他借机讥讽项王,却又替刘邦 求赏,暗寓尊崇项羽之意,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。 此外,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,使人物性格特点更为鲜明、突出。如主帅项羽和刘邦,谋士范增和张良,部将项庄和樊哙,内奸项伯与曹无伤,除曹 无伤着墨不多之处,其他人物无不栩栩如生,互相映衬,跃然于纸上。 本文在语言上精练生动,绘声绘色,常常寥寥几笔,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 出个性。例如:项羽的话,骄横气盛;刘邦的话,礼仪备至;范增的话,老谋深 算;张良的话,老练透辟;樊哙的话,豪壮威严;项庄的话,似巧实拙。 描写场景犹如目睹。例如写樊哙闯宴:“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,樊哙侧 其盾以撞,卫士仆地,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 裂。”这一紧张场面的描绘着墨虽不多,却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,心情顿感紧张。 又如,写“范增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”、“项庄拔剑起舞,项伯亦 拔剑起舞,常以身翼蔽沛公”,三言两语,就把宴会上杀气腾腾的场面勾画的 动人心魄。南宋人刘辰翁曾赞扬这段文字说:“历历如目睹,无毫发渗漉,非十 分笔力,模写不出。”这是对《鸿门宴》作者艺术功力极其中肯的评语。 《鸿门宴》中的一些语言,如“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”、“秋毫无犯”、“人 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、“竖子不足与谋”、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”、“ 劳苦功高”等等,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。而“鸿门宴”则已成为敌对双方政治 谈判斗争的代名词。

本文来自作者[薄圣恩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258.html

(16)
薄圣恩的头像薄圣恩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薄圣恩的头像
    薄圣恩 2025年09月24日

   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薄圣恩”

  • 薄圣恩
    薄圣恩 2025年09月24日

    本文概览:高中语文选修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需要背诵的课文有:第一单元的《湘夫人》、《拟行路难》(其四)、《蜀相》;第二单元的《夜归鹿门歌》、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《登岳阳楼》《菩萨蛮》(...

  • 薄圣恩
    用户092402 2025年09月24日

    文章不错《高中语文选修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》需要背诵哪些课文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华瑞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