乞巧节是什么时候啊?

乞巧节是农历的7月7日。乞巧节,中国传统节日,又称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七夕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

习俗简介

1、乞巧节是指女孩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,祈求自己长得美丽,有一双巧手,嫁得一个如意郎君,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,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,故而人们称这天为“乞巧节”或“七夕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

2、七夕乞巧,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,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,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。后来的唐宋诗词中,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,唐朝王建有诗说“阑珊星斗缀珠光,七夕宫娥乞巧忙”。据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载: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,宫女们各自乞巧,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,代代延续。

宋元之际,七夕乞巧相当隆重,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,世人称为乞巧市。宋罗烨、金盈之辑《醉翁谈录》说:“七夕,潘楼前买卖乞巧物。自七月一日,车马嗔咽,至七夕前三日,车马不通行,相次壅遏,不复得出,至夜方散。”在这里,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,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,乞巧市上车水马龙、人流如潮,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、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,车马难行,观其风情,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——春节,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。如今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,做些小物品赛巧,摆上些瓜果乞巧,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,各有趣味。

乞巧是什么意思啊

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,所谓乞巧,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。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,如果从针穿过,就叫做巧。这习俗唐宋最盛况。

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,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。

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,做些小物品赛巧,摆上些瓜果乞巧,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,各有趣味。

林杰写的《乞巧》的大意

乞巧是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的习俗,乞巧是乞求智巧的意思,这一天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苑向织女星乞巧,能够传授她们心灵手巧的手艺,乞巧的方式也是大多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,做些小物件,摆上一些瓜果乞巧,各有趣味。

乞巧是什么意思啊

乞巧节是指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,也乞求自己能够长得美丽,嫁的如意郎君,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。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,是我国汉族的七夕节,也称为七夕节、女儿节、乞巧节。

乞巧就是乞求智巧,智巧也是古代女子们都希望的,自己能够制作精致的小玩意儿,好看的女工,有一双巧手和好的容貌,每逢七夕节,女儿们都会在家中庭院向织女乞求自己的愿望。

乞巧节各有热闹

乞巧的方式有非常多,姑娘们穿针引线,做小物品赛巧,摆上一些瓜果乞巧,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,每年七夕时节,乞巧时尚简直是人山人海,车马难行,人们也会从乞巧市购买很多乞巧物。

《乞巧》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。农历七月初七夜晚,俗称“七夕”,又称“女儿节”“少女节”。是传说中隔着“天河”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。过去,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,所谓乞巧,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。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,如果线从针孔穿过,就叫得巧。这一习俗唐宋最盛。

教学内容:

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十九课《古诗二首》之一〈〈乞巧〉〉。

设计理念:

〈〈乞巧〉〉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,也是一首想象丰富、流传很广、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,〈〈牛郎织女〉〉它连着读者的心、作者的情、诗中的境。让学生以文本语言为通道,一路读、思、赏、议、抒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。教师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兴趣,引导学生全程参与,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。

教学目标:1、会认四个生字,乞、巧、霄、渡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,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以及诗人的情感。

教学重难点:依据诗意能充分发挥想象,以自己的方式、独特的体验表达诗的意境。

教学方法:以读为主,由读通顺到读出情感,借助媒体资源再读再悟,让学生带着不同的目标,一次一次充分地朗读古诗,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的情感。

教学准备 : 多媒体课件,古典音乐。

教学时数:一课时。

教学过程:

一: 故事引入,导入诗题

1、谈话

同学们,看过《牛朗织女》电视剧吗?这是一部民间的传说故事,象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,如《白蛇传》、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等,下面请欣赏《牛郎织女》故事。出示《牛郎织女》课件

要求:认真看、听,你对《牛郎织女》故事了解多少?然后汇报。

2、在唐代有位叫林杰的诗人,他用妙笔把这个民间故事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了,板书《乞巧》诗题,出示课件。①范读 ②生试读

3、读了古诗你想提出哪些问题?

4、诗人简介:林杰;唐代诗人(831——847),福建人,非常聪明, 六岁就会作诗 ,又精通书法棋艺,被称为神童。

二:初读古诗,感知大意

1、自由读古诗,读准字音,读通诗句

①“乞”的变调

f)R,si9O G/jb JS(\\{0<br> ②学习本诗中四个生字,区别字形、字义<br> ③检查学习情况<br> 2、再读古诗,检查朗读,理解情况<br> 三:品读古诗,懂诗意、悟诗情<br> <br>1、“乞巧”是什么意思?(民间传统节日,七月初七,又叫七夕节)板书“七夕节”2、“七夕今宵”、“碧霄”是什么意思?( 七夕节的晚上。浩瀚的天空,比喻广大无边)这天晚上我们会看到什么?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,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?板书:相会、团聚。<br> <br>@|)}kx0

3、出示课件: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”的诗句。

4、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讲牛郎织女相会的动人故事吗?还写了些什么?再读一读

①自由读 指生说 ,出示课件:“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”的诗句

②生说大体意思, 家家户户都仰望月空, 用五彩线穿九孔针,不知道穿完了多少条丝线,就是不愿意放下来,这是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吗?(不是,那又是什么?)

(二)精读古诗,感悟诗情教师工作室.u1}.T^l{

1、再读这两行诗,仔细思考“乞巧”在这句诗中的意思,谁向谁“乞巧”?“乞巧”什么?“家家、穿尽、几万条”又怎么解释?

2、在思考之前提供织女资料, 织女不仅美丽、善良, 而且聪明、 心灵手巧 ,她在七仙阁里不停的织着云锦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。

3、让学生评价云锦图。 这么美的云锦出自织女的手,你们羡慕吗?(羡慕)古代的少女就更羡慕得不得了!她们羡慕织女什么呀?(聪明、心灵手巧…..),板书:心灵手巧。

其实,人们也想拥有象织女那样的聪明和智慧,用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样的乞求方式乞求智巧,过上好日子,能有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心愿,因此,七夕节也叫“乞巧”节。通过精读古诗,我们已经不难理解“家家、穿尽、几万条”这几个词语在诗中的含义了。解释:教师工作室

家家——家家户户,形容人很多(写出了节日盛况)

穿尽——穿了又穿,不厌其烦(心诚、诚心诚意地乞求)

几万条——很多(寄予了很多愿望)教师工作室

所以,后两句诗写的是七夕节的晚上,人们都仰望着秋月,乞求织女带来智巧,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心愿。

总结全诗:在这首诗中,前两句写了牛郎和织女乞求相会、团聚,后两句写了人们乞求织女赐予聪明和智慧。4、在民间还流传着一首《乞巧歌》,出示课件:

乞手巧,乞容貌;乞心通,乞颜容;乞我爹娘千百岁,乞我姊妹千万年。

乞求的内容更丰富了,乞求的心愿更诚了,同学们:“你们有没有心愿向织女乞求”?那就在乞巧节时乞求你的心愿。

四 巩固诗句,延伸作业教师工作室

1、引导背诵,默写古诗。

2、表演:这么优美的诗句,你能不能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演出来。如:说快板,跳皮筋,拍手等行式。

3、积累古诗: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还有很多,如:《鹊桥仙》,出示课件。

本文来自作者[忆寒]投稿,不代表华瑞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uaruijixie.net/huarui/1520.html

(11)
忆寒的头像忆寒签约作者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忆寒的头像
    忆寒 2025年10月03日

    我是华瑞号的签约作者“忆寒”

  • 忆寒
    忆寒 2025年10月03日

    本文概览:乞巧节是农历的7月7日。乞巧节,中国传统节日,又称七巧节、七姐节、女儿节、七夕节、七娘会、七夕祭、牛公牛婆日、巧夕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习俗简介1、乞巧节是指女孩向织女乞求...

  • 忆寒
    用户100306 2025年10月03日

    文章不错《乞巧节是什么时候啊?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

邮件:华瑞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